爭,適當的扶持其他宗教發展是很必要的。”
“當然了,闡教在遼東的主導地位不會改變,引入佛教只是為了促使闡教更好的發展!”
於是在衛朔的堅持下,眾人一行直奔大德高僧宣講佛法的所在地——即法華寺。
一路走來衛朔發現人跡寥寥,可見佛教在遼東被闡教壓制的有多厲害。
衛朔一行人數眾多,又有全副武裝的侍衛隨行,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來人身份不簡單。
正在寺內宣講佛法的佛圖澄突然睜開雙眼,對身邊法華寺住持智遠大師道:“今日有貴客臨門,**到此結束。”
對於佛圖澄‘預言’有貴客臨門,智遠大師沒有一絲懷疑,知道對方不但佛法精湛,而且神通驚人,事實上法華寺眾僧早已多次領略佛圖澄大師的神通。
“住持,不如隨我一同前往迎接貴客如何?”
說著佛圖澄不待智遠大師拒絕,便起身往大門走去。智遠大師不敢怠慢,立即領著寺內眾僧徒緊隨其後。
直到智遠大師來到山門口才發現佛圖澄所言‘貴客’竟是大司馬本人,其不敢怠慢忙帶著數十名僧眾迎了上去,並雙手合十道:“智遠恭迎大司馬尊駕!”
衛朔含笑還禮,除了少數欺名盜世之輩外,他對於真正的大德高僧是心懷敬意的,要不然也不會聽了佛圖澄的大名就迫不及待前來拜訪。
佛圖澄在歷史上是鼎鼎大名,活了一百多歲,深受歷代佛教徒欽敬,有‘神僧’之美譽!
佛圖澄是西域人,九歲時在烏萇國(今巴基斯坦境內)出家,為東渡傳教,他長途跋涉來到漢地的佛教“聖地”敦煌,住寺多年。
晉懷帝永嘉四年(公元310年),79歲高齡的佛圖澄來到洛陽,隱居4年後,83歲時才開始了其人生中最“輝煌”的時期,經過他的努力,徹底改變佛教在北方的地位。
佛圖澄利用他的‘神通’贏得了石勒、石虎的重用,又憑藉這層關係,使佛教在華夏曆史上首次被最高統治者作為真正信仰所崇奉,上升為“國教”。
佛圖澄建造佛寺多達893座,收弟子數千人,其中很多著名弟子都為佛教在華夏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影響可謂空前絕後。
歷史上佛教雖在漢明帝時就傳入華夏,但僅在民間流傳,又因官府“只許胡人立廟,不許漢人出家”,使得佛教影響並不大。
直到佛圖澄來到之後,在八十三歲高齡時擔負起宣揚佛法的重任,才徹底改變佛教的尷尬處境。由於當時恰逢胡虜作亂中原,佛圖澄以超卓的眼光選中了石勒,然後在石勒的支援下,使佛教一下子成為羯胡內最大的宗教勢力。
原本佛圖澄看到佛教在中原愈發興旺,內心十分欣慰。然而隨著遼東崛起,再加上闡教的強勢,讓他很快就意識到佛教在中原的興旺不過是曇花一現。未來隨著遼東軍南下,佛教一定會隨著羯胡覆滅而宣告敗亡。
青州之戰一結束,當佛圖澄看到石虎八萬大軍敗於遼東幾名年輕將領手中後,他看到遼東實力遠遠超過羯胡。為日後佛教大業考慮,佛圖澄不得不拋棄經營了數載的中原,不顧高齡之軀,毅然決然選擇北上弘揚佛法。
吸取在中原傳教成功的經驗,佛圖澄一開始就把目標放在了衛朔身上。別看這些天他都安坐在法華寺內大肆宣講佛法,其實他一直都期望能吸引到衛朔注意。
哪成想衛朔一直躲在政事堂與臣屬商議政事,直到今天才抽出時間休閒一二。
衛朔一邊走一邊觀察四周環境,發現法華寺內很多地方殘破不全,或許是因為香火不旺的緣故,導致寺內經費不足,因而無錢整修。
“果然是佛門淨地,莊嚴肅穆!”
智遠大師一邊隨聲附和衛朔,一邊給他介紹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