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割據一方?眼下其已奪得北方幽平並朔壩青司秦雍九州之地,治下超過千萬民眾,涼州哪裡有實力抵擋遼東傾力一擊?”
“再者萬一大司馬從朝廷拿到天子旨意,你說我涼州上下該如何應對?是束手就縛,聽從朝廷之意,拱手讓出涼州;還是抗旨不尊,頑抗到底,與涼州玉石俱焚?”
聽著宋配所言,涼州上下包括張茂等人均面色難看,不知所措。(未完待續。)
第507章 爾等欲抗旨乎?!
不出宋配所料,只過了幾日,就有訊息從秦州傳至姑臧,稱天子已下旨遼東,要求大司馬衛朔接任涼州牧一職。
由此可見遼東圖涼州之意,張茂不敢大意忙將涼州上下找來商議,但是商量來商量去也沒拿定主意。
雖說涼州上下皆畏懼遼東強大實力,但是卻也不甘心就此束手就縛。
因為涼州自永寧初年,即公元301年,張軌出任護羌校尉、涼州刺史以來,到了今日張家已鎮守涼州近二十年。
眼下涼州境內百姓賓服,文昌武盛,即便實力遠遠不及遼東,涼州上下亦有信心逼遼東退讓。
長史宋配足智多謀,想了一會兒提議道:“主公,眼下涼州不宜明目張膽對抗遼東,不如先暗中整頓兵馬,然後急速派人到薊城找大司馬疏通,務必為涼州爭取到自立的條件。”
“嗯,長史所言甚是,涼州實力遠不及遼東,最好能和平解決眼前危機。”張茂面色沉重,贊同宋配的意見。
然而不等涼州做出反應,太興三年,正月十七,秦州都督北宮純正式傳檄河西涼州,並對外宣佈了朝廷詔書。
詔書中明確表示由於前涼州牧張寔驟然遇難,朝廷以涼州地處西陲,位居要道,顯重於天下,不可輕授於人。張寔之子張駿年幼無知,難理政事,天子遂請大司馬衛朔以國事為重,暫代涼州牧一職,為朝廷戍守涼州。
另外朝廷念張家兩代執掌涼州多年,深得民心,功勞甚大,故敕封張駿為涼國公,以表彰張家功績。
秦州都督北宮純一邊打著朝廷旗號大舉北上涼州,一邊要求涼州上下接受朝廷旨意。
當張茂得知這一切時面色變得雪白,一下子就明白了遼東吞併涼州心意之堅決。但是出於保全父兄基業之考慮,張茂明知事不可為仍然派出宋配親往秦州去見北宮純。寄希望於宋配的能言善辯,以說服遼東退兵。
可惜拿下涼州是遼東既定之策略,別說北宮純無意放棄眼前機會,即便他想沒有衛朔親手簽發的文書,北宮純也不敢輕易更改大司馬定下的戰略。
“我敬宋公意欲保全涼州基業之心情,然如今天下重新一統勢在必行。涼州地處要道歷屬中原,遼東上下萬萬不能做分裂華夏疆土之罪人。再者涼州偏僻,即便沒有今日之禍,難保日後不會有其他事情發生。”
“不若趁眼前機會早早併入遼東,如此不但涼州上下富貴可保,也能讓涼州百姓不再受戰亂分離之苦。”
果然宋配剛一見到北宮純不但被其毫不猶豫拒絕,還被對方勸說放棄抵抗。這下他徹底明白了遼東意圖所在,在那位旨在一統天下的大司馬眼中,怎麼可能繼續允許涼州這樣的割據勢力存在。
想到這兒,宋配懷著一絲僥倖心理繼續勸道:“北宮將軍,你也曾是涼州出身,受過先涼州刺史張公厚待,請務必看在涼州數十萬百姓的面上,在大司馬面前美言幾句。”
“若大司馬允許張家繼續坐鎮涼州,我涼州願世代臣服遼東,絕不敢有絲毫二心!”
“長史大人,正因為我出身涼州,才希望涼州上下儘快納入遼東,這滿天下還有誰不知道大司馬最愛護百姓?!只有大司馬才能給涼州百姓百姓帶去幸福安康的生活。”
“反倒是涼州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