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隊是垃圾,那可不能這樣去評價魯科夫的這些騎兵,讓騎兵變成步兵去防守,本來就是錯誤的,騎兵的優勢在機動能力,而不是讓他們放棄戰馬,去戰壕裡面抵抗德國的坦克突擊群,那不是找死嘛,再說沒有重武器的他們能擋的住嗎坦克突擊嗎?根本沒有那個可能。
魏特曼救治完受傷的蘇軍,就開始讓一部分坦克警戒,其餘裝甲車和坦克開始去拉那些完好的蘇軍大炮和彈藥。
這裡卡在蘇軍撤退的道路上,蘇軍的繼續進攻,那絕對是一定的,所以魏特曼不敢把這些完好的大炮和彈藥留在這裡,必須要儘快運走。
有這些繳獲,損失有點“慘重”的魏特曼心裡勉強舒服了一點。也許可以找總司令儘快把自己的損失給補充回來,交換條件嘛就是這些繳獲的大炮和彈藥了。
魏特曼心裡的損失“慘重”,到底有多“慘重”呢,只有三輛坦克被徹底擊毀,無法修復,十多輛重傷,需要回廠修理,而對兩坦克輕傷,可以現場修復。
另外裝甲車損失二十多輛,陣亡三百多人,重傷兩百多,輕傷五百多人,這就是魏特曼口中的損失慘重。
由此可見,重炮對坦克的威脅是多麼的巨大,這就是隆美爾為什麼一心要在裝甲集團軍裡面配屬專門的航空師的原因了。
就是針對敵人的重炮威脅和其他等一系列重大威脅,只要他們對德軍的坦克構成威脅,那就是德軍的航空部隊重點打擊物件,如果隆美爾的坦克部隊一旦失去制空權,那後果的嚴重性是不可低估的,德軍的閃電戰也算是終結了。
隆美爾給自己裝甲部隊的最低制空要求就是;不讓讓自己的坦克暴露在敵人的飛機攻擊之下。
坦克作為陸戰之王有很多無法比擬的優勢,同時又有它致命的弱點。在先進的坦克,都是可以被簡單的武器所擊毀,後世的路*邊*炸*彈搞死搞殘美國佬的坦克就是很好的例子。
一款武器無敵論,絕對不可取,那是自尋死路……
魯科夫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騎兵和炮兵被擊潰,卻不敢派出一兵一卒去增援,原因很簡單克,魯科的後繼步兵,根本不敢和黨衛軍的坦克硬憾的。
魯科夫只能把趕來的兩個步兵師放在距離布良斯克油田五十公里處,並在哪裡一邊收攏潰兵,一邊修建環形防禦工事。
等第二道環形防禦陣地內的潰軍逃到第三個環形防禦陣地時候,魯科夫看到如此眾多的,衣衫襤褸的,拋棄武器的部下,真是欲哭無淚,魯科夫深深地為自己的莽撞而自責。
魯科夫雖然在愧疚,但是他覺得自己的指揮和安排是沒有什麼問題的,用大炮去轟擊油田的策略也非常正確,可是炮兵沒有被自己的騎兵保護好,這才導致自己的炮擊計劃功敗垂成。
這也不能完全責怪騎兵的責任,現代戰爭中,面對鋼鐵洪流,騎兵的作用就大大降低了,這一古老的兵種即將退出歷史的舞臺。
騎兵的優勢是機動能力,卻沒有堅固的防禦能力,但是坦克卻有機動能力和防禦能力,同時還具備強大的攻擊能力,後兩項是騎兵所不具備的,這也是坦克徹底取代騎兵的原因。
魯科夫這下是進退兩難了,自己4個師的兵力居然搞不過一個黨衛軍裝甲師,實在是憋屈的很。
現在撤退吧!自己的步兵那裡跑的過黨衛軍的坦克,只能是在行軍路上被殲滅的下場,不撤退吧!也是被殲滅的下場。
魯科夫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到底是撤退還是在這裡等待滅亡,魯科夫實在是沒有主意了。
現在撤退魯科夫也是不敢的,要知道總司令**夫給他的命令是拿下布良斯克油氣田,並徹底炸燬,這個任務魯科夫到現在都沒有完成,因為黨衛軍增援的一個裝甲師到了。
“這如何是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