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人員把電報轉回國去,壓根沒有幾家政府當回事。慈禧翹首以望,卻是石沉大海,一封回電都沒有。幾個老牌強國根本懶得搭理這個無知昏庸的老婦人。
唯一搭理了慈禧幾句的,只有年輕而急於在國際事務中表現自己的美國政府,它客客氣氣回覆了一封電報。
“美國總統向中國皇帝致意:
我已收到陛下7月19日來函,欣悉陛下認識到,美國政府和人民對中國除了希望正義和公平之外別無他求這一事實。我們派軍隊到中國的目的,是從嚴重危險中營救美國公使館,同時保護那些旅居中國並享有受條約和國際法保證之權利的美國人的生命財產。已向貴國派遣軍隊的所有國家都公開了同樣的目的。
我從陛下的信中得知:那些擾亂中國的和平、殺害德國公使和日本使館成員、現仍在北京圍困著那些倖存的各國外交官的暴徒們,不僅沒有得到陛下的任何贊助和慫恿,而且實際上是對皇權的反叛。如果是這種情況,我最鄭重地促請陛下政府:
1.公開證實外國公使是否還在世,如果還在,他們的現狀如何。
2.讓各國外交使節直接、自由地與各自的政府取得聯絡,排除威脅他們生命和自由的一切危險。
3.使中國的朝廷與援軍保持聯絡,以保證在解放公使館、保護外國人以及恢復秩序方面彼此合作。
如若這些目的均告實現,本政府相信,對於和平解決這次動亂所引起的一切問題,各國將不會存在任何障礙。同時,本政府在取得其他國家的同意後,將樂於以此目的為陛下進行友好的斡旋。
威廉·麥金萊”
那時的美國,和如今的不可一世不同,人輕言微,雖有善意,卻無濟於事。慈禧電報離間不成,只得倉皇北狩,並急電各地諸侯進京勤王。
千盼萬盼,結果她最後盼來的,卻是一封令她驚駭莫名的電報。
這一封電報在中國政治史上的地位之重要,無以復加。而在這一事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恰恰就是在中國電報史上舉足輕重的盛宣懷。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腐敗之極的清軍節節敗退。平壤戰役中,雖然有左寶貴、聶士成等部的拼命血戰,但由於統帥葉志超的不戰而逃,清軍一潰千里,盛宣懷五弟盛星懷陣亡於敗軍之中。這一噩耗傳來,盛宣懷憤激之下,舊疾發作,差點死掉。第二年馬關條約簽定,盛宣懷以身體不好,無法擔當大任為由幾次要求辭職,清廷都沒有批准。從日後的事情推演,盛宣懷對清廷失望透頂,恐怕就因此時起了。
在清室尚未向各國宣戰之前,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兩廣總督李鴻章和時任鐵路大臣的盛宣懷等人就在一起秘密商議過對策。一向善於利用電報的盛宣懷自然也不可能放棄自己最為有利的陣地和武器,電報也隨之再次走進了歷史舞臺的聚光燈下,扮演了重要道具的角色。
6月20日,也就是清廷正式向列強宣戰的前一日,李鴻章給清朝中央政府拍發了一封電報,稱:“眾議非自清內匪,事無轉機。”電報裡這個“眾”就是指東南地區的督撫們,他們經過商議,認為只有“先定內亂”,才能“再弭外侮”,不清除掉“內匪”義和團,就無法收拾局面。從後來的事態發展來看,這一建議是正確的。但此時,他們的意見已經不能影響陷入醉狂狀態的中央政府了。被洋人欺侮已久的滿清權貴們,正在盲目的快感刺激下,向著他們也不知道在哪裡的目的地狂奔。
1900年6月21日,慈禧以光緒皇帝的名義,頒佈了《宣戰詔書》,同時向12個國家宣佈開戰,史無前例。宣戰後,清廷將《宣戰詔書》轉電各地,並命令沿江、沿海各省“召集義民”、共禦外侮。
電文遞到電報總局,盛宣懷看過以後,長思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