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的,躲在李鴻章從春帆樓回往賓館的途中準備行刺李鴻章。這日雙方談判又無結果,李鴻章坐著馬車回往賓館突聽得一聲槍響,本能地將腦袋一偏,被擊中左額,鮮血直流,從人急忙呼叫,日本警察捉拿刺客。李鴻章也不管刺客能否捉到什麼情由,在眾人簇擁下,捂著面頰逃回賓館養傷調治,雙方談判遂中止。李鴻章在馬關遇刺的訊息一時轟動各國,各國報紙皆紛紛評論,指責日本霸道,替中國代表鳴不平,日本自知理屈,害怕列強幹預,日本國難以應付,其實日本國自與中國開戰一年多來,兵員傷亡,財政消耗已成強弩之末,即使跟中國作戰也已無力組織新的戰役了,談判時不肯停戰,還要繼續擴大戰爭只不過是故作聲勢,以助訛詐勒索而已。遂一面遣醫給李鴻章治療,一面遣使至李鴻章病榻前謝罪,並暗示李鴻章可委派代表商談。李鴻章抓住時機,電告清廷在養傷期間由其子李經方代理欽差大臣與日本談判。
三月二十四日中日雙方簽訂了為期三週(即二十一天)的停戰協定。同日向中方提交了和約底稿。在提交和約底稿時,伊藤博文對李經方言道:“和議倘若不成,日本決定進攻北京,只要我的命令一下,七十艘運兵船舳艫相接,直往戰地,那時不知全權代表離開此地可否安然回到北京,我大日本帝國也就不能保證了。”四月中旬,李鴻章傷漸愈,再說離停戰期限已經不遠,李鴻章、李經方與伊藤博文、陸奧宗光在春帆樓進行了議和條款的談判。伊藤博文道:“停戰多日,期限已無多,議和條款當從速定奪。中堂對我方條款所提各條,只有‘允’和‘不允’三字可說。”李鴻章心中暗怒,但表面仍保持平靜,不動聲色地駁斥道:“既是兩國談判,難道不準分辨?”
(六十七)
伊藤博文道:“辨論可以,但是所提條款不得減少。”李鴻章道:“閣下是知道我國近況的,近數十年戰禍連年,原本富足的我國現在已是國困民貧,貴方所求者當以我國力所可及為好。”伊藤博文嘿嘿一笑道:“這樣吧,停戰期限已經無多,中堂所言對和談也確有誠意,為免徒爭口舌多方辨論而浪費時間,我以實告訴閣下我們現在所議的條款是我國政府因對閣下保護不周,致使中堂受傷以後所作的最後修定稿,比原來向貴方提交的和約底稿已經作了很大讓步,以表示對閣下的謙意,倘閣下再欲徒爭口舌,我想也是枉自勞心費神罷了。”李鴻章早將前後兩次議和條款作了比較,認為日方所提條款確比原來和約底稿作了退讓。權衡再三,遂於光緒二十一年(即公元一*五年)四月十七日在春帆樓和伊藤博文簽訂了自南京條約以來最為屈辱的《馬關條約》。大致內容如下:
一、承認日本對朝鮮的控制。
二、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和澎湖列島。
三、賠償軍費二萬萬兩白銀。
四、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四個通商口岸為商埠,日船可沿內河駛入以上各口。
五、中日舊訂之約章一律廢止,以後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設立工廠、自由製造產品,運往中國內地時按進口貨物納稅,並準在內地設棧寄存。
條約中還規定,為保證中國履行條約,日軍暫時佔領威海衛。
中國國內聞知《馬關條約》的內容後,全國大譁。各階層人士紛紛要求拒和廢約,遷都再戰的呼聲震遍全國,臺灣人民驟聞將臺灣割讓給日本,皆驚嚇無人色,復奔走向告,繼之跺腳號哭,於市井鄉里,聲震於天,達於四野。痛定思痛,遂聯名釋出檄文,願人人戰死而失臺,而決不願拱手讓臺,並集隊*,高呼“與其生為降虜,不如死為義民”,北京城中則高呼“殺李鴻章以謝天下”。
馬關條約簽訂後不久,日本侵略者便堂而皇之地對臺灣發起了進攻,臺灣是中國第一大島,面積35760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