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業績往上走,又或者讓整個地區的影視行業從業人員都能自豪的說我是從區有線臺出來的,那可都是你的弟子門生……這幾種不同的人生結局,其實都是你可以選擇的……我們套用一句聽得耳朵都起了繭的話,無論是平京的國家領導人,還是我們區裡的姚書記,每次談話報告都會說開拓奮進,這麼明確的上級指示,這麼好的護身符不用,難道就真的看這麼家有線電視臺慢慢消失在這個菜市場和後山坡的雜草樹木中?”
楊玉國只在乎最後一句:“怎麼可能消失!”
石澗仁站起身來出門:“我做過棒棒,每一個棒棒都認為自己的職業不會消失,您認為呢?”
留下把不出錯在嘴邊掛了幾十年的老官僚發愣,好一陣才反應過來:“什麼棒棒?你做過棒棒?”
石澗仁早就出去了。(未完待續。)
920、論修養的形成
憤世嫉俗從來都不是謀士的姿態,那是鬱郁不得志的酸腐文人消極態度。
體制之所以是體制,那就是用各種條款編織起來巨大的框架,優點是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位置,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非常明確,缺點是在裡面待久了,的確很容易僵化,思維僵化,該是螺絲帽就不要去想螺絲釘的事情。
但不代表是傻子,特別是如此透徹的分析了其中得失以後,權衡得失自然會做出相應的選擇。
第二天楊玉國就叫了四位辭職員工到自己辦公室談話,原本戰戰兢兢以為會被批鬥的四位辭職員工結果下巴都快掉了,楊臺長居然招呼他們一起坐到沙發上,慈眉善目的跟他們談心!
而且還不是挽留,重點談未來,談他們對區電視臺未來的發展有什麼看法,寄語未來還是要把電視臺當做孃家,有空多回來坐坐,有什麼困難也跟臺裡交流……
搞得其中有兩個都有點後悔想取消辭職了。
最後走的時候更是感動流涕得一個勁給楊玉國鞠躬,感謝他這些年的照顧,這時候幾乎每個人心裡想的可能都是這位老領導雖然有點保守,背地裡大家也罵得不少,但總歸是從來不坑大家,臨到這時候幾個人反而覺得自己挺不仗義的。
此情此景回頭被傳遞出來的,整個臺裡的員工嚇了一跳,這還是原來那個老臺長麼?
幾個副臺長和主管都有點著急的去跟老領導彙報精神了,這樣下去人心要散,隊伍不好帶啊。
楊玉國卻召集全臺開會,中心思想就是天要下雨孃要嫁人,想走的留不住,在座的如果也想跳出事業編制到社會上闖蕩,那就應該向這四位同事學習,首先是加強自身能力培養,貫徹學習精神……
聽得全場皆驚,特別是後來楊玉國提出要擴大節目頻道內容,從目前只有區新聞的單一狀態,爭取加入貼緊群眾生活的社群便民報道,講述區內各種先進人物的專題欄目,宣傳區內美食、商業資訊的欄目,關注農業生產資訊的版塊,這些都需要各個部門的員工開拓奮進,挖掘本臺潛力,給自己創造出更多的鍛鍊空間,會後希望大家踴躍積極的提出意見,開會討論整理以後,再向區委區政府領導申請批准……
一直坐在旁邊不做聲的石澗仁都有點驚訝!
楊玉國這擠一擠還是很有些貨色嘛,不過平心而論這些改革措施早就在行業檔案裡面通報了無數次,有無數的地方電視臺早就在做這些事情了,不需要創新,僅僅是跟著走都能做出很大的業績,重點還是是否敢於改變。
所以石澗仁還是非常樂見其成的,哪怕所有功勞都歸於對方,那又何妨呢,起碼這個單位盤活了,這些人盤活了。
況且現在他的愛好還是在下班以後就到圖書館去。
節後有點出乎意料的孩子猛然增多,多得原來那個閱覽室都有些坐不下了,石澗仁倒是沒有找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