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之前雷義等人陷入陣中時,每個人要面臨七名“青雲衛”的攻擊,那麼現在的嶽寒山,卻須得同時面對四十九名劍士,而且每一名劍士所使的劍法招式各不相同,刺擊的部位更是千變萬化,決計不止七七四十九種。
但是,嶽寒山卻全然沒有雷義等人的手忙腳亂,他手中的柳枝上下搖擺,竟然把所有的劍式全都擋住了,沒有一劍能攻到他身前三尺以內。而嶽寒山所用的劍法,正是“衡山五絕劍”之一的“石稟劍法”!
同是一門“石稟劍法”,在衛南薰手中就象是三腳貓跳舞,攻不利而防不嚴,到了百里蔭手中,卻變成了氣勢如鴻,凌厲無匹的殺人之術。只不過他們二人所用的“石稟劍法”,均非這門劍法的真實面目,只有在嶽寒山手中使出來,這門劍法才是真正的“石稟劍法”!
“石稟劍法”最擅防守,無論有多少柄劍,用何種劍式,用多快的速度攻來,皆被一一拆解。嶽寒山就彷彿能預知所有對手的劍勢,那根看似脆弱的柳枝,就象是一座倉稟的堅厚石牆,又如屹立於海中的巨礁岩石,任由驚濤駭lang一般的劍光一次次撲湧而上,卻毫不動搖全都被擋拒了下來,連一絲劍光也穿越不過!
轉眼之間,嶽寒山已在劍陣之中與一眾“青雲衛”對拆了上百招,完全採用守勢,沒有一招進攻。楊絳衣和華不石均是見識不凡之人,也都知道嶽寒山只守不攻,只是在尋找劍陣的破綻,而如若一直不能攻破他的攻守,遲早會被此人尋找到破陣之法。
劍陣之外的華不石忽然朗聲道:“石稟劍法,劍如稟牆,可料敵之先,拆解天下任何武功招式,果然是最強的防守之術,不過能擋驚濤者,未必能擋蟻噬,千里之堤,或可潰於螻蟻之穴!”
這一番莫名其妙的言語,大多數人聽到都不明所以,只當這位大少爺在一旁閒得發慌才胡說八道,亂髮議論,只有楊絳衣領會了華不石話中之意,立時喝令道:“變陣,流雲式!攻!”
“星羅式”的奧妙,在於陣中各人散佈八方,用不同劍法攻敵,又不停地輪轉方位,令對手應接不暇。這種進攻方式,所憑藉的乃是不同劍法招式的巧妙,遇到最擅防守的“石稟劍法”,再巧妙的招式也被拆解得一乾二淨,故此全無寸進。
而“流雲式”則不同。
四十九名少年聽到楊絳衣的號令,立刻迴歸為七組,每一組七人,七劍合一,齊頭並進,朝著嶽寒山直刺而至。這種戰法,憑藉的不是招式的妙巧,而是集合七人的力量於一處的強攻之術!
只聽得“噹噹噹”數聲,嶽寒山手中的柳枝已與“青雲衛”刺過來的青鋼劍硬碰了數下,雖然仍然未能穿透防守,卻已讓嶽寒山“石稟劍法”所形成了劍牆有了稍許的鬆動。
如果嶽寒山手中的兵器是精鋼長劍,這等攻擊根本無法對他造成威脅,可此時他只拿著一截柳枝,儘管內力精深,要硬生生地擋架開對方七人合力的強攻,也難免有些吃力。
七名“青雲衛”組成一組,七組劍陣如同流雲飛舞一般朝著嶽寒山猛攻,雖然招式簡單,所刺擊的方位極易判斷,但勝在力量雄渾,一次次衝擊,即使嶽寒山的防守堅若磐石,也終將會被衝破,這便是華不石所說的“千里之堤,毀於蟻穴”的戰法!
但是,這種戰法卻並未持續多久,硬擋了數劍之後,嶽寒山就已變換了劍法。“衡山五絕劍”,他用出了第二門“芙蓉劍法”。
“衡山五絕劍”均是以山峰為名,芙蓉峰在南嶽七十二峰之中,亦是赫赫有名。《水經注》有云:“衡山容峰,自遠望之,蒼蒼隱天,非晴不見”。
“芙蓉劍法”最注重的並非是劍,而是步法,只見嶽寒山身法如風,變幻不定,穿梭於劍光之中,猶如是一道青影,令人捉摸不定,全然找不到攻擊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