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這傢伙忍不住好奇問起來。
“鴿子,紅燒乳鴿。鴿肉味鹹性平,具有滋腎益氣、祛風解毒之功效,主治病後虛羸、消渴、久瘧、腸風下血等症;另外,對頭暈神疲、記憶衰退具有顯著療效,這邊的人偏好這個。”
李好看著這道菜笑著跟李恪解釋了一下,實際上嶺南這邊很多美食都沒出現,李好說的這邊人喜歡只不過是隨便找了個說詞而已,難不成他說這些菜式都是他從後世的嶺南帶過來的?
接下來上的是一道海鮮菜,這個不用李好介紹李恪也認識。就是一隻大大的龍蝦,清蒸龍蝦。龍蝦殼已經被剖開了兩邊,方便湯汁入味,但是整個龍蝦的形狀並沒改變,獨自佔著一個大盤子。
第四道菜也是一個大盤子,盤子上面就是一頭小豬,一頭烤的金黃的小乳豬。烤乳豬這道菜在嶺南這邊不僅鼎鼎有名,而且歷史悠久,這道菜在這個時候是真的有了。
燒乳豬在南方已有超過二千年的歷史,後世在南越王墓中起出的陪葬品中,便包括了專門用作燒乳豬的烤爐和叉。在清朝時,粵菜的燒乳豬更被選入為“滿漢全席”的菜色之一。
再往後,燒乳豬隻是廣東燒味其中一種,算不上什麼高檔的菜式。一般的製法是以重約五公斤的乳豬,宰殺後在腹部剖開,取出肋骨,放入特製燒烤叉撐開,放入烤爐烤成。
如果燒烤時用慢火,燒出的乳豬豬皮光滑,稱之為光皮。也可以用猛火燒烤,其間在豬皮塗上油,令豬皮成充滿氣泡的金黃色,即為“麻皮乳豬”。
乳豬的特點包括皮薄脆、肉鬆嫩、骨香酥。吃時把乳豬斬成小件,因肉少皮薄,稱為片皮乳豬;有時點上少許“乳豬醬”以增加風味,吃起來不失為一大美味。
在後世無論是清明祭祖,還是拜神祭奠,燒豬一直都是南方這邊不可缺少的一道菜餚。祭拜結束後,燒豬全部進了自己的肚裡。
李好並不會製作這道菜,這道菜有不少講究,做的不好就浪費材料了。不過李好可以從系統用積分換來技術,然後把技能點上就好了,還能把這門技術傳給其他人。
這段時間在南方這邊待著,很多美食李好自己都能做了出來,加上需要使用積分的地方不多,這讓李好手上多了不少積分,換個烤乳豬的技術真不難。
或許以後再換個過硬的技術資料都夠了,比如弄個蒸汽機過來玩玩,或者搞個電力風力發電機試試,這些技術可以在系統裡面用積分換,不過是一個天文數字。
烤乳豬之後上來的一道菜是鮑魚,這也是粵菜大餐裡面必不可少的一道菜,無鮑不成宴。對於現在的李好來說,鮑魚簡直不要太好,都是那種個頭大肉肥的鮑魚,而且都是無汙染的高檔貨。
這道菜沒有什麼高深的技術需要展示,吃的就是海鮮的鮮。李好的上菜基本上是一道陸地上的菜,一道海鮮搭配著端了上來。不過對於李恪來說,這些東西都是他沒見過的佳餚。
能吃多少他不好說,雖然這些年李恪一直聽從李好的建議,在個人身體上面不僅控制了醉酒和美色,還不斷的去運動鍛鍊一番,胃口好了不少。但是這麼一大桌,他還真不知道自己能吃多少。
李好後世吃粵菜有一個習慣,那就是光吃菜都能吃飽,根本就用不上吃飯。現在也一樣,這一大桌的菜光吃也夠飽了。跟著鮑魚上來的又是一道經典葷菜,蜜汁叉燒。
粵菜燒烤特色的典範之作,採用精瘦肉中帶膘的外脊肉,經過醃製後,用叉燒環穿好。待炭火達到足夠溫度時,將肉條放入,直至肉條流出清澈的油汁才烤熟即可取出。
然後剪去燒焦部分,淋上蜜汁就可以吃了。蜜汁很有講究,各家自有各家秘方。好的叉燒,內鹹外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