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約。
作為宮內大臣,木戶成了天皇在所有問題上的親信顧問,裕仁也漸漸變得靠他提出建議。近衛和木戶大概是日本最有影響的文官,他們兩人儘管是好朋友,但無論在性格上和外表上都恰好相反。木戶為人直率,有決斷,是個務實派,他的頭腦清醒和講求實際本來已經很受人們的尊敬。他是個能幹的行政長官,自己生活中的一切細節,都計劃得非常有條理,準確地實行。他經常興致勃勃地打高爾夫球,他的好象調製好的準確動作使他的同伴稱之為“木戶時鐘”。
在安排了松岡五時三十分謁見天皇后,木戶報告天皇,外相的見解也許與近衛首相不同。
“謹請陛下詢問外相,關於這個問題,他是否曾與首相商量,告訴他,這個問題極其重要。”
鞠首站在天皇的面前,木戶認真的說道,當初正是松岡等人一意孤行簽署了他所反對的,更準確的來說是——中國行政院至今仍未批准同盟條約。
“所以,他應該與首相密切磋商。告訴他,天皇基本上同意首相的意見。請原諒我冒昧向陛下提出這一意見。”但是木戶的建議並沒有起到任何作用,不到一小時後,松岡拜謁天皇,他並沒有和近衛談過。因為堅信德國能迅速地擊敗俄國的原因,在見到天皇的第一時間,他就建議立刻進攻西伯利亞,推遲南進——此時南進已經被提到了議事日程。
對於松岡的建議裕仁卻感到驚異,因為這個方針意味著同時朝兩個方向擴張。
“卿還是先去同近衛首相商量一下吧!”
說完,裕仁便示意松岡,接見完畢。
天皇兩次提出的讓松岡去見近衛,在這種情況下他只得去見近衛,但是他並沒有聽從近衛的勸告,而是繼續私下或在聯絡會議上主張進攻俄國。聯絡會議通常是在首相官邸舉行,是內閣四巨頭——首相、外相、陸相和海相——以及海軍軍令部總長、陸軍參謀總長、軍令部次長、參謀次長的非正式碰頭會。其他閣僚和專家有時也參加,提提意見或提供情況。會議室不大不小,首相在中間,坐扶手椅,周圍是其他人。三位秘記官長、陸軍軍務局長、海軍軍務局長——則靠門坐下。
聯絡會議開得很活躍。沒有人主持會議,沒有嚴格的禮儀,發生爭論是常事。聯絡會議制度始於昭和十二年底,目的是在“支那事變”中協調政府和軍方的活動,在昭和十三年停戰之後,聯絡會議中斷過一段時間,直到兩年後,因國際局勢突變,才再次召開。
“……可以毫無疑問的說,德國大概六個星期到兩個月就可打敗蘇聯,我們必須要抓住這個機會!”
在聯絡會議剛一召開,松岡便再次表述著他的意見。
“同時與兩國開戰,實屬困難。”
及川海相連忙開口說道。
“為了這種局面,不要叫我們既進攻蘇聯,同時又南進。如果海軍進攻蘇聯的話,勢必有可能推遲南進。因此,海軍反對“北進”,至少是現在“北進”!”
相比於“北進”,海軍更傾向於“南進”,原因非常簡單,“北進”是陸軍唱主角,而南進卻無法離開海軍,這是海軍反對北進最根本原因,實際上海軍之所以主張南進,卻是但是為了牽制並對抗陸軍的北進論,只能硬著頭皮強調南進的重要性。不過南進有引發與美英等國戰爭的危險,但是日本海軍沒有戰勝美英的自信,
面對海相的反對,松岡則固執的說道。
“閣下,如果德國消滅蘇聯後,我們不能坐享其成,到時候,整個西伯利亞都將成為德國的殖民地,對於日本來說,我們將錯過自明治時代以來,打垮宿敵俄國的最後機會!”
然後,他說了一些與外相身份不符的怪話。
“我們要麼是流血,要麼就開展外交。流血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