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上官婉兒的話實在說得太對了。武承嗣就是典型的志大才疏之流,他至今還沒有想透這一場政治大秀的真正核心是什麼。或許在武承嗣看來,太后召回李賢並對其賞賜重用,只不過是收買人心。他哪裡會想到,精打細算的武則天,是在最大程度地發揮李賢的作用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太后與李賢,一個要政治利益,一個要求生存。二者各取所需正配合的十分默契。你武承嗣這時候跳出來唱反調,不是找抽麼?
只不過劉冕也清楚,能夠體會到武則天用意的人,本身也並不會太多。徐敬業叛亂對她的觸動太大,經此一事後這個女人對李家皇室已是深深忌憚。她遲早會要對李家宣戰的。眼下李賢居然自己主動提起此事,她哪裡還有不順坡下驢的道理?
從這一點上講,李賢的確是給她幫了大忙。皇族進京這種事情也唯有李賢提出方才順理成章。願意進京地,很好,那就表示他們和李賢一樣主動向太后稱臣服輸了,將來錦衣玉食不難得到善終;不願意的,這時候也該做出一個了結了——所以,李賢這是在用一招苦肉計,希望儘可能的多儲存一些李唐的骨血元氣。對於他的用意,武則天肯定是想明白了。但是,她自己也有自己地考慮:與其這樣整日防備與算計著,倒不如與李家來個大清算。誰心存反意,在這種時候就能一目瞭然!
就像李賢當初和劉冕說過地那樣,他自己也不知道會有多少李家的人能理會他地用意,會在這時候向時局低頭求存。對於那些執意不肯入京的皇族,李賢也只能愛莫能助。武則天將這件事情交給李賢來辦,還多少有點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她這樣安排的用意也很明顯:其一,先禮後兵。現在是李家的當家人在召你們回來,你們最好聽話;其二,仁至義盡之後,還有不肯聽話的,也就怨不得朝廷了。
這樣的舉動對武則天來說簡直是百利而無一害。既可以最大程度的削去李家存在的隱患,又可以假借李賢之手鏟除政敵,從而不必背上殺戮打壓李家皇室的惡名。這樣一來,她不僅從輿論與道德上佔得先機,還能在政治上贏得更多的利益。這比她親自動手,要合算太多了!
而李賢想的,則是透過自己的努力保全更多的李家皇族。盡人事,聽天命,眼下他也只能做到這些。
李賢與武則天,名為母子,實是政敵。但是在這一件事情上,卻各自揣著小算盤達成了共識。
能夠洞悉箇中天機的人,絕對不多。那個站在金鑾殿下、彷彿與一切事情都無關的中郎將劉冕,絕對是其中一個。
此刻,他正面無表情站得標直,彷彿什麼事情都沒有關心和注意。只是心中沒有一刻消停的在思索著所有的問題,最後得出一個結論:原來,政治上真的沒有永遠的敵人與永遠的朋友,更不用談什麼骨肉親情。唯一永恆存在的,只有絕對的利益!
第二卷 烈火乾坤 第124章 軒然大波
武則天就這樣在朝堂中央、群臣之中踱著步子,眼光依次掃過每一個人。這個時候,劉冕真慶幸自己只是個朝堂之上的擺設。原來,高官也不是那麼好當的。越大的官就要承受越大的壓力。在兇險的事情面前就要承受越大的風險。
今日這朝會,可以說是風雲突起異變斗升。連一向權為受寵了武承嗣都吃了鱉撞了釘子,誰又還敢輕易造次?
“李賢,你說有四件事情,方才只說了三件。”武則天悠然道,“還有一件事情是什麼?”
“回母后,還有一件事情……事關朝堂政事。皇兒本不該過問、不該提及。但,此事也事關我李武兩家的根基與大唐之國脈,所以不得不想、不得不提。還請母后與陛下恕罪。”李賢拱手而道。
眾人屏氣凝神豎著耳朵在聽,都在想道前面三件事情就有夠驚世駭俗了,這第四件事情莫非更加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