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銅鏡,自稱能照二百里,他想透過呂蒙正的弟弟把這面古鏡獻給呂蒙正,以此來巴結取悅對方、
呂蒙正的弟弟把這件事情告訴了哥哥,呂蒙正聽後,笑著說:“我的臉面不過碟子般大小,怎麼用得著照二百里?”以此來拒絕了對方想要賄賂他的想法。
李望山聽後,笑道:“這故事的作者也是吹牛,哪有鏡子能照兩百里?就算是望遠鏡,普通的能照個幾公里就不得了了吧,況且那個時候還沒有這樣的技術呢?”
“這個故事,只是為了體現出呂蒙正的清廉,哪能只照著故事的本意理解。”
丁天鈞呵呵一笑,接著說道:“這銅鏡你要不要,如果要的話,咱們提前說好了,東西是我朋友的,價錢我也不好便宜。”
“我對銅鏡真沒多少想法,容我想一想吧。”李望山仔細觀察銅鏡之後,接著就放到孟子濤的面前。
孟子濤拿起銅鏡鑑賞,發現銅鏡以表現來看,確實符合宋金時期的銅鏡特徵,包漿也比較出色,看起來已經收藏了不少年的樣子。
不過,正當他準備確認結果的時候,卻發現了一處錯誤的地方,獬豸的形態不對。
獬豸又稱獬廌、解豸(xièzhi),是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體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類似麒麟,全身長著濃密黝黑的毛,雙目明亮有神,額上通常長一角,俗稱獨角獸。
獬豸擁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它怒目圓睜,能辨是非曲直,能識善惡忠奸,發現奸邪的官員,就用角把他觸倒,然後吃下肚子。它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稱,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徵,是司法“正大光明”“清平公正”“光明天下”的象徵。
孟子濤心裡有些猶豫,要不要把這件事情當面說出來,畢竟丁天鈞研究的就是古玩雜項,銅鏡也在包括在內,現在他打了眼,自己直接說出來,多少有些打臉的嫌疑。
好在,李望山想了想,最後並沒有要這面銅鏡,這樣孟子濤覺得自己可以找個機會,單獨跟丁天鈞說一聲。
丁天鈞見李望山不要,說道:“你小子,剛才那麼說,現在又這麼說,早知道,我就不應該理你!”
李望山嘿嘿一笑,對著孟子濤問道:“孟老弟,不知道你有沒有想法?”
孟子濤也說自己對銅鏡不感興趣,婉言拒絕了。
這讓旁邊的張景強臉上閃過一絲異色,他可知道,只要東西好,孟子濤都會要的,現在這樣是什麼意思?難道這面銅鏡有什麼問題?
本來,丁天鈞對孟子濤的回答並沒什麼別的想法,不過,他卻注意到了張景強臉上的異色,心裡念頭一動。
他開口說道:“孟小友,這面銅鏡如果有什麼問題,還請你能夠如實告知。”
張景強知道應該是自己表現的太明顯了,讓丁天鈞有了察覺,向孟子濤遞了一個不好意思的神色。
孟子濤並沒有直接給出答案,問道:“丁掌櫃,不知道你對獬豸的獨角朝向有沒有研究?”
“獨角朝向?”丁天鈞皺著眉頭仔細回憶了片刻,最後恍然道:“我明白了,哎,沒想到居然犯了這種錯誤!”
“老丁,到底怎麼回事啊?”李望山十分好奇。
丁天鈞說道:“從發生學看,因獬豸的核心功能和價值是用獨角去‘觸不直者’,故其獨角的朝向應當是向前的,或至少是向前傾的;如果獨角朝後,它又如何用獨角觸碰不直的一方呢?但明代十三陵前面石雕獬豸的角就是向後的。”
李望山說道:“你的意思是說,從明代開始,獬豸的角向後了?”
丁天鈞說道:“對,應該是明代人改變了獬豸的獨角朝向。”
孟子濤同意道:“現在經過初步考證,以明代為界,明代以前歷代儲存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