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應下達詔書,申明宗旨,如此有了目標,將士才會用命,北邊的戰事想必就能順遂了!”
“臣以為若是再派兵,也亦不可宣戰,”文祥說道,“若是宣戰,國書一下,就再無挽回之意,洋務之事不容拖延,”文祥用著不容置喙的語氣斬釘截鐵的說道,“左都御史之言甚有道理,若是北邊局勢繼續膠著,自然要再派十二鎮出擊,只是不宜宣戰。”
“不宣戰,師出無名,”董元醇搖搖頭,“成效不能顯著,反而靡費錢糧,於國無益!”
。。。
“宣戰!”
“自然要宣戰!”韓汝兵堅定的說道,“咱們的意思,也要上達天聽!若是透過日常的法子,到了曾中堂處,就不知道花費多少時間,機會轉瞬即逝,時不我待,自然要速速把咱們的意思告訴當道諸公!”韓汝兵環視眾人,目光炯炯,“漢有太學士上書,明有東林先賢指點江山,咱們京師大學堂,乃是國朝學子之精英,天下之仰望,如何能讓先賢專美於前?”
“韓學兄說的極是!”眾人大譁,有些老成持重的學子也似乎被韓汝兵說動了,紛紛點頭鼓掌,“咱們都聽韓學兄的!”
幾個京師大學堂的提調官聲音都說啞了,但是眾人十分無動於衷,熱烈的眼光盯著韓汝兵,韓汝兵一揮手,“走!咱們這就去總理衙門請願!”
“韓汝兵!”一個提調官跳腳喝道,“聖人云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你焉能以一白丁之身,指點江山,干擾國政?”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豈獨我一白丁韓汝兵乎!”
門外突然發出了幾聲爆喝聲,有幾個人飛一般的跑了進來,這幾個都是京師大學堂今日在軍機處圓明園外打聽叫大起的蘇拉衙役,是提調官的主意,為首的人十分興奮,湊在提調官的耳畔急切的說了幾句話,提調官轉過頭問:“可是真的?”
“千真萬確!”
提調官轉過頭,噌的一下上了臺階,亦是高聲疾呼:“中樞已經有了決定,各位同學不用去請願了!”
韓汝兵冷笑,“什麼樣的旨意?無非又是忍辱退讓罷了!”
“不是,”提調官笑道,“皇帝下旨,要巡幸烏里雅蘇臺。”(未完待續。)
二十四、開邊興兵(五)
漏夜時候,已經是滿城皆知了,一時間亦是風聲四起,翁同龢沉得住氣,只是在自己府裡枯坐,一概人等都不見,只是下了帖子邀了李慈銘過府看王獻之的帖子。而李慈銘到底是年輕氣盛,找到了翁同龢的府上,見到了翁同龢行禮之後就開口問今日之事,“今日勤政殿情景如何?”
“果如蓴客之言,”翁同龢含笑點頭,“一是宣戰,其二麼,果然是皇上要親自出馬了!”
李慈銘微微點頭,臉上露出了一絲得意的表情,“不說別的,就看恭親王一黨和皇上,就是不同,只要是恭親王贊成的事兒,若是不合自己心意,今上必然是要反對的,何況,開邊興兵,任何一個君主都願意試一試,世之謂雄才大略之帝王,都是要興兵整肅武略的,今上親政數年,必然要效仿皇太后,以興兵取得勝利作為昭告天下之意,故此我有這樣的猜測。老大人,那就是要親征了?我在外頭聽到了一些,不過不甚明瞭,故來請老大人解惑。”
“不過不是親征,”李慈銘微微一愣,“只是說要巡幸烏里雅蘇臺,大約是要去庫倫的,”翁同龢看了一眼李慈銘,溫言說道,“蓴客之言,雖不中亦不遠也。”
“巡幸?”李慈銘喃喃自語,又問,“難道,也未曾宣戰?”
七月的天氣,晚上雖然還是一如既往的悶熱,但是也有了夜風,涼風習習能解酷暑,翁同龢拿著一把扇子,搖搖頭,也搖搖扇子,“沒有宣戰,除了董元醇幾個人之外,別的人,都覺和俄羅斯宣戰。不利於國事,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