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說道:“此事演變至此,雖我朝暫時取利,然最終後果如何,殊難預料?擅開邊防……茲事體大,以老臣所見,此事雖然是郭大人所為,但根源卻是在崔鎮將身上,且待他回京敘職召對之後,再做區處為好!”言至此處,已是避開郭唏,隱隱間將此大罪穩穩的落在了千里之外的和蕃使大人身上,只因不知太子的於此事的傾向,常袞話中,也就預留了幾分退步。
太子靜靜聽完,卻是不置可否,看似無意之間的隨口說道:“常相為官多年,更曾兩度主司吏部,於這觀人之術上,想來定有獨到之處,依常相所見,這崔破究竟如何?”
看似平淡無奇的一句話聽在常袞耳中,卻是聲如霹靂一般,以他對太子之瞭解,自然知道這平靜的外表下實在是隱藏著一個疑慮不安的心,心頭不由一喜,強自壓抑住了,端起身側几上的茶盞呷了一口,也是用淡淡然口氣隨意說道:“看崔鎮將年來入仕所為,整州軍、滅豪強、借餉於佛寺;此番會盟吐蕃,更是翻手為雲,引大食攻吐蕃,調動神策八鎮及劍南州軍,巧為造勢,立下奇功。小小年紀已是如此不凡,假以時日,更是難以限量,這種種不拘禮法規戒的行事,狠辣果決的作風,竟使老臣想起一個人來”
扣擊奏摺的手緩了一緩,太子方才依然平靜的問道:“噢!常相卻是想起了誰?”
藉著放下手中茶盞的時機,低頭避開太子那灼灼眼神,常袞語氣毫無變化的淡淡說道:“便是當日漢末洛陽四駿之一,被許攸評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的曹操曹孟德了”
扣擊奏章的手驀然頓住,復又於几上重重一按,太子霍然起身,駭然的眼光緊緊瞪住常袞,良久之後,正欲說話,卻見窗外電光一閃,陣陣驚雷連環響起,積蓄已久,長安春日裡難得一見的暴雨已是傾盆而下。
……………………
在河西道首府鄯州修整三日後,和蕃會盟使團終於等來了朝廷的旨意,諭令其攜此次先期歸國的千人百姓同回長安,不出意外的是,諭令中對使團成員讚譽有加,尤其是對禁軍官兵更是大加封賞。但出人意料的卻是聖旨中對此次出使的首功之臣崔大人僅以“戮力王事”四字一筆帶過,更無他話。
心下驀然一沉的崔破面色不變的跪拜謝恩完畢,起身接過聖旨後,便吩咐一眾隨員收拾行囊,動身回京。
那千人即將前往長安拜闕叩謝天恩的唐蕃邊境百姓戀戀不捨的脫下剛剛上身的鮮亮衣衫,將這些由河西道提供的華服裝進隨身的布囊後,依舊換過歸國時所著襤褸袍服,在鎧甲鮮亮、龍精虎猛的禁軍前導下,浩浩蕩蕩東向長安開拔。
這一路行來極其緩慢,每至一州,必有當地主官率領合州官員出城遠迎,進了城池,更有好奇之下的滿城百姓夾道歡呼迎接,這些神態蒼老、衣衫襤褸的百姓很好的貫徹了和蕃使崔大人的訓話精神,在被各地官府百姓如此隆重歡迎的感動下,吃飽、喝足後的他們散佈於城中各處開始痛訴被吐蕃所擄後的悲慘家史,本就是一部血淚史的異族牛馬生活再加上想象力的發酵,往往一人哭化為千人哭,最後合唱為舉城同哭,在滿足了沿路各州百姓無窮的好奇心後,也讓他們在看到更有如此多的人比自己的生活更加悽慘,從而獲得了不少的精神安慰。
但是僅有苦難未免讓人壓抑,在這個解脫苦難重回鄉國的歡樂日子裡,出現一個帶領大家脫離苦海的英雄是必要的,也是理所當然的。
當然,還有什麼人比和蕃使崔大人更適合充當這個英雄呢?世家出身、少年英俊,人物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