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開始向張宇提問,她是這樣說道:“這些天來,我心裡一直有一個很煩悶很糾結的問題,那就是我無從知曉,今天應該叫您一聲主席,還是其他……”
“我知道主持人很頭疼對我的尊稱叫法”張宇打斷了主持人的話,也不是不禮貌,而是他知道訪談才剛剛開始,主持人的心理壓力太大了,他說道:“和你有同樣困惑的就有我的秘書,卸任之後他也曾不知道對我該用什麼稱呼,以前叫我首長、主席,現在我和已經另有任職的他商量了一番,改叫我老張為何如此?因為我不喜歡被叫做張大爺。”
張宇的一番話,玩笑成分居多,很快將現場緊張的氣氛衝散,包括主持人在內不少人都差點沒憋住笑意,好一陣收拾心情後,主持人這才問道:“今天非常榮幸能夠把為國為民傾盡半生心血的老張,對就是老張,我們把老張請到了現場,是為了要做好一期名叫‘我是傳奇’的訪談節目,為何會有如此怪異的名字呢?還請觀眾們看大螢幕,我們進入一段關於老張的回憶”
電視臺導播很快將電視訊號切入一個準備好的影像片段,欄目組精心準備了不少日子打造的一個關於張宇的長篇影像錄,訪談現場的同步直播的超大彩色電視機螢幕上,很快出現一聲啼哭……
1887年5月4日,張宇降生於廣東佛山一戶家境還算殷實的家庭,少年的張宇伴隨著動盪不堪的國內局勢一天天長大,在他六歲那年,厄運降臨在常外出經商的張宇父親身上,被滿清政府扣上**派帽子的張宇一家就此家道中落,被其父親交給好友養育的張宇逃過一劫,而其家人則被滿門抄斬。
被張宇稱之為外舅的父親故友,很快帶著張宇逃難至南洋,從此過上了顛沛流離的生活。在張宇十二歲的那年,多舛的命運再添噩夢,相依為命的外舅病故,張宇成了孤苦無依的流浪人,沒有被命運所擊倒的他,勇敢直面慘淡的人生。
當過賣報童、去過學校當清潔工,甚至還去碼頭當過搬運工,年少的張宇為了頑強生存下去,和命運展開了一次又一次的鬥爭,而他也從未放棄過自己,只要有機會就努力學習知識的他,有一天做出了一件改變了他命運的一件事,他把外舅遺留下來的遺產全部變賣,加上身上積存多日的收入,買到了一張去德國的船票,從此他又開始了艱辛的歐洲漂流生活,那一年他十四歲。;
堅信“知識改變命運”的張宇,從始至終未放棄學習,從語言到基礎文化知識都時刻努力著。而當時繁榮的德意志帝國到處充滿了機會,往返於各大大學、學院之間努力汲取知識養分的張宇,在大學實驗室當過清潔工、在工廠裡做過學徒,甚至去當過每天只需要按時開關圖書館燈光和門窗的管理員,也去做過只管吃住不計報酬的餐館勤雜工。
光陰荏苒,歲月如梭,昔日活蹦亂跳於德國慕各大大學周圍的中國少年,儼然已經長大成*人,艱辛的生活並沒有擊垮張宇,反而因為他有堅強的學習信念,而在種種坎坷的生活中,命運給予了他豐厚的回報,在社會中扮演過太多角色的張宇,解決了生活問題的同時,他學到了難以估量的知識。
“機會只會垂青給有準備之人”,當生活將張宇歷練成為一個堅強的奮鬥者之後,他對自己、對中國、對世界,都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更理性的奮鬥目標。於是,他又一次變賣了所有身家財物離開了德國,到了世界新興工業強國——美國。
已經不再是流浪小子的張宇,儼然之間已經是一位接受過多重版本高等教育的複合型知識人才,但再聰明的頭腦、再靈活的腦子,都不可能為他帶來很好的工作,但有幸的是他四處找工碰壁之後,去了當時還叫做亞美服飾的一家公司,而開辦這家公司的年輕人,卻是如今我國的國務院總理。
相仿的年輕、同樣的熱血青年、共同的奮鬥目標,兩位年輕人一見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