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的距離,至少對於阿拉木圖的戰區司令部而言,業已相距兩千餘公里,無人機透過自帶的綜合飛行控制系統,即最核心的全球衛星定位導航系統和慣性導航系統,是不會錯過目標的。
雖然距離相距很遠,但透過大型空中預警機進行微波接力通訊,外加透過通訊衛星進行資料通訊中繼,依然可以確保高速率的寬頻通訊,胡廣一瞥終端最底層的實時資料交換率,每秒鐘可以達到37MB的速率,還算不錯。
“合成孔徑雷達開機完成!”
頭戴耳麥的胡廣聽到了來自於預警機上根本見不到面的無人機控制員發出的人工提示音,這一聲音的提示倒不是真為了讓多少人聽到,而是一個例行程式,無論是否抵近重點目標進行偵查,無人機雷達開機也就意味著會產生電磁活動,進而會增大無人機被發現的機率,一旦無人機被擊落,那麼什麼時候開啟的雷達,這一時間點連同其他實時記錄的資料,都將成為事後分析的重要依據。
“夜鶯07”攜帶的X波段600MHZ的3。5千瓦活動目標指示器很快開始活躍起來了,緊跟著,一張張誤差率較低的條幅雷達偵查照片便一幀幀的傳送回來,絲毫不懼從高空偵查下去會不會有云層阻擋,圖片質量相當之高,解析度小於一米的情況下,並非專業情報分析人員的胡廣,也能清晰的看到地面上那略顯特殊的野營地域狀況。…;
隨著距離的拉近,無人機開啟了高畫質晰電視攝像機,開始在高空之上對下方的可疑目標進行實時拍攝,所獲資料不斷的傳送到擁有直接控制權的空中預警機,以及地面站,當然,透過共享資料鏈正密切關注的胡廣,也實時共享到了這些資料,因而他所能看到的不再是雷達圖片了,而是略顯綠灰的實況直播。
遼闊的原野上,顯得比較突兀的這一可疑區域,在胡廣看來,咋一看上去,和納粹德軍的後勤輜重部隊野外駐地沒有什麼兩樣,尤其是油料運輸部隊,因為看上去,這一佔地面積並不大的臨時宿營地裡,沒有多少固定建築物,行軍帳篷、各種車輛等佔據了很大一部分,倒是畫面中矗立的四個鐵架哨塔很特殊,竟有些類似於超高的煉油塔。
隨著無人機的偵查繼續,畫面中很快就出現了一些端倪,胡廣看到了大量的裝甲車輛,其次便是有約莫二十餘輛油罐車,令人奇怪的是,這些油罐車很是龐大,根本不像是德軍後勤油料運輸部隊常見的油罐車,要知道,高度機械化的德軍所用的軍用級越野油罐卡車乃為共和國出口技術所成,可胡廣很清楚的知道,德軍從未獲得過共和國50噸級軍用三軸半油罐車,也就是半掛式運油車的技術,那現在在眼前的,是什麼?(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第三三三章 破曉(上)
“一定不是油罐車這麼簡單!”
胡廣立馬將這一資訊轉存到了情報資訊比對軟體,讓軟體幫助自己完成快速的資料比對,高效率的計算機果然不負期望,不到十秒鐘,便拿出了結果來。
原來,這些個油罐車倒真不是共和國近期出口到西歐的了,軟體分析結果中,吻合度最高的一款油罐車卻是早在共和國對軸心國實施經濟制裁之前,德國萊茵金屬公司巨資引進的大型特種化學運輸車技術所演變而成,資料庫中的軍情局分類資訊中恰恰有這款起勁德軍裝備的最大油罐車資料資訊。
50噸級半掛式油罐車在納粹德軍中裝備數量雖然很多,但多常見於其國內和西歐,即有可能遭到敵對勢力突襲,亦或者是交通不太便利的地區,德軍很少會用這樣既笨重又機動力差的大型油罐車,機動力強的20噸級越野型軍用油罐重卡倒是很普遍,尤其是對公路路況奇差的蘇聯國土之上,顯然噸位更小的油罐車更能輕便靈活的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