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旗鼓的著手重建其聯合艦隊,慘痛的海戰失利讓日本海軍更加註重航空母艦的建設,因而在其重建計劃中尤其是新艦艇建造計劃中,航空母艦穩穩的排在了第一位置,就連其好不容易剩下的大和號、霧島號和日向號三艘戰列艦的現代化改裝計劃都排名靠後,一向喜歡“大炮鉅艦”的高須四郎也像是變了一個人似的徹底mí戀上了航母作戰。
好在以傳統活塞式螺旋槳飛機為艦載機的航母技術並不複雜,相比於大中型水面戰艦而言還更容易建造,所以日本海軍在這近兩年時間裡,除了動手對貨輪、老舊巡洋艦等進行現代化升級改造,使其成為輕型航母之外,著重打造的便是他們旨在“一雪前恥”的“新”級航空母艦,這一級別的航母一次xìng建造了四艘,分別是新雄、新鳳、新龍、新鷹等四艘,而如今這四艘全新的航空母艦正巡弋在鹿兒島外海。;
中日東海海戰之前,日本海軍最強悍的莫過於飛龍號航母,但標準排水量不到兩萬噸的這艘航母,雖有著34節的最高航速,而且還有以6座雙聯裝的127毫米高平兩用炮為核心的防空高炮體系防空實力不錯,但在戰時滿載且超額搭載的情況下,搭載的艦載機總數也只能有91架,平時最多搭載73架,這麼少的艦載機搭載量儼然不能和“大型航母”這一稱號相符合。
而且由於航空母艦是以艦載機的戰鬥能力決定航母的戰鬥力,所以艦載機的xìng能資料往往也能左右航母的艦體設計,好在日本與共和國的經濟合作中,為了加大向第二次世界大戰jiāo戰雙方供應航空產品的數量,共和國航空企業選擇了日本的大量航空企業為代工廠,讓日本人具備了生產出當前不弱於德國海軍航空兵全套艦載機裝備的航空製造能力,因而日本海軍在為自己重新塑造一套艦載機體系之時,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引進”共和國的成熟航空產品,雖然他們本身就在大規模製造除了發動機之外的航空部件。
強大的航空製造能力可以充分保障日本海軍和空軍的航空兵不用擔心飛機“供不應求”,而且德國海軍作戰艦隊在大西洋比斯開灣外抹殺美國海軍大西洋艦隊的空前海戰勝利,也讓日本海軍對自己的艦載機體系很有信心,因為和德國海軍的航母艦載機相比,日本海軍使用的艦載機只不過使用的是各自自主科研出來的發動機和機載電臺裝置,且德國部分戰機使用的從共和國進口裝置。
“工yù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日本海軍將戰鬥機、俯衝式轟炸機和魚雷攻擊機等三種航母艦載機確定之時,他們的四艘新型航空母艦也很快從“圖紙設計”階段過渡到了“實際動工”,滿載排水量超過四萬噸、最大艦載機搭載數量達到120架的四艘航母幾乎同時完成了全部建造工作,就連大規模海試都是同時開始的。
全新的航空母艦有著引人矚目的特殊之處,尤其是那已經被世界多國海軍專家認可的“斜向甲板”,在日本海軍這四艘新型航母身上也一覽無餘,日本海軍也成為了繼共和國海軍之後第二個採用斜向甲板設計航母的海軍,“斜向甲板”和“蒸汽彈shè器”是助增艦載機使用效率的倍增器,但“蒸汽彈shè器”這一過於技術複雜的裝備,日本軍工還沒研製出來,但斜向甲板的運用無疑會增加艦載機的使用效率,畢竟日本海軍使用的艦載機都是傳統活塞式螺旋槳飛機,依靠戰機大功率發動機和螺旋槳產生的動力,在航母迎風高速航行下就可以起飛,也用不著蒸汽彈shè器來幫忙。
儘管新艦艇還有許多細節之處沒有來得及修繕處理,航母上還有許多造船廠的技師和水兵們同吃同睡,但技師們並不像水兵們要參加戰鬥,他們在航母上滯留是因為要隨時完善航母不足之處,當然飛行甲板、機庫、升降機、供油系統等等都能正常工作,艦載機飛行員們的實戰訓練工作也就絲毫沒有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