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4部分

張宇尷尬的笑了笑,說道:“你這不是讓我把範圍縮小在二十世紀以內嗎?這個玩意兒是最有代表性的。再說了,難道你能要求把那啥核物理的加進去,我就不能弄個高速計算機做做,反正我這東西搞出來,對你那個也有好處。說不定還能提前給您老人家弄出數字通訊、空天探索之類的。還有,剛才我的話還沒說完呢!這洋人們能用中國發明的火藥反過來給咱們一頓好打,咱也可以借另一個時空他們的科技,到這兒來折騰折騰他們,扯平為止!”;

“洋人們一天不放下‘黃禍論’的思想,咱東西方就一天沒法長久和平下去。”張雨生說了一句特別中肯的話,就像他經常給張宇說的另一句一樣——在對他國輸出自己的價值觀之前,中國絕不可以妄稱大國。

“有道理,精闢得很特別。”

倆人互瞪一眼,都潸然一笑,張宇也沒再打擾張雨生審閱檔案,畢竟這玩意兒可是事關自治區未來十年的科技發展戰略,事關幾所重點高校、十餘個重點實驗室、以萬計人才的青春年華,每次都將以億計投入的科研資金,還有數十個大型企業、上千家工廠單位的後續協作,任何一點差錯都將是不能容忍的。

該計劃是由張宇主導策劃,除了動用他自己的那臺光腦資料以外,集中了工業部、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國防科工委、財政部、人民銀行七大部門精幹力量,對業已成立的中國工業大學、空軍工程大學、海軍大學、四川大學、雲南大學、貴州大學等進行考證,對即將成立的國防大學、國防科技大學進行能力預評,除了做了相當的多的詳盡工作之外,還有由審計署和人民銀行對自治區的未來經濟承受能力做出調查、評估和計算,一項影響至深的計劃案僅用時兩月餘時間體現了政府對之的重視程度和足夠的高效率,因為它的名字叫做“泰山”計劃。

泰山計劃是基於自治區當前科技、工業、教育和經濟等為主的綜合實力,而制定出的一項為期十年的科技發展計劃。按照計劃而成立的眾多科研機構,將對一系列高技術和戰略性產業做出研究。將對生物技術、航空甚至航天技術、資訊與自動化技術、新材料等等方面展開研究,說得簡易一點,就是要爭取十年之後,能有使用積體電路的計算機、先進工業加工製造裝置如數控機床、生物科技製藥、洲際航空和航天探測、高新合成材料等等東西或者工藝的掌握。如果該計劃完成得順勢順利,或許緊跟著的還有規模更大的計劃,反之則會延長時間繼續攻克。

事實上,有非常完備的技術資料和財政預算做基礎,該計劃應該容易完成,或許提前完成的可能都很大。但這個世界是不允許完美存在的,幾乎無瑕疵的泰山計劃也有短板和限制條件。限制該計劃的瓶頸只有兩個,一個就是沒有足夠的科研人才,而是沒有繼續下去的資金。

為了準備足夠的人才,自治政府從1915年就開始實施“耗費奢靡”的全民義務制教育事業、陸續建立相應的高等教育院校和科學實驗室,由於進入大學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很有限,所以從1921年開始自治區的高素質人才每年僅能以3000人左右的速度遞增,而建立了更多高等院校之後,自治區的高素質人才年遞增量將有所加快。

也就是說計劃於1923年年中開始實施,以僅有的六所高等院校和十四所研究所大概4100人為基礎,在計劃的前四年每年只遞增3000人左右科研人員規模,1927年左右將有近兩萬人的規模,而後自治區將迎來實施全民義務制教育之後的首個大學生叢集畢業年,將有十萬計的大學生走出校園接受挑選,海量的人才可供選擇的時候,恰恰也是計劃實施之後的後半葉,當然也是最關鍵的剩餘六年,這樣算下來到了整個計劃會超過動人人才人數設計量,十五萬人的規模足矣,而且教育部也沒說十年之後不再興建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