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2部分

中重要的氣象服務團隊領隊,已經準備在明天於工大內開闢氣象學專業的他們,首次被拉入到政府的大型工作專案中來,而該團隊自然不負眾望拿出了一定的成果出來,接過石洋手中的指揮棒,他開始為眾人講述黃土高原的氣候現狀。;

“河南西部、陝西關中、山西南部,年均氣溫7到14度,年降雨量600至800。夏季溫暖,盛行東南風,雨熱同季。晉中、陝北、隴東和隴西南部等地區,年均溫4至12度,年降雨量400至600,夏季風漸弱,蒸發量遠大於降水量;而長城沿線以北,陝西定邊、甘肅同心、海原以西的地區。年均溫2至8度,年降雨量100至300。氣溫年較差、月較差、日較差均增大,大陸性氣候特徵顯著。風沙活動頻繁,風蝕沙化作用劇烈。該區的範圍與荒漠草原帶幾乎一致。”

“也就是說,黃土高原地區的降雨年際變化很大,整體屬於大陸性季風氣候,冬春季受極地乾冷氣團影響,寒冷乾燥多風沙;夏秋季受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和印度洋低壓影響,炎熱多暴雨。豐水年的降雨量為枯水年的3倍以上;年內分佈不均,汛期大約是6至9月份,且此期間的降水量佔年降水量的七成左右,幾乎是以大面積的暴雨形式為主,且趨勢是從東南向西北遞減。一個暴雨籠罩面積估算值是5萬平方千米以上,根據史料記載得出河口鎮至龍門、涇洛渭汾河、伊洛沁河是三大暴雨中心。”

“目前我們能推論出形成的暴雨原因尚且缺乏證據,但還是有一定可信性的。按照我們的推論,原因有二。一是該地區在西風帶內,受區域性地形條件影響,形成強對流而導致的暴雨,暴雨的範圍小、歷時短、強度大。二是受西太平洋副高壓的擾動而形成的暴雨,所以才會面積很大、歷時長、強度非常大,根據史料推論和演算,出現每小時一百毫米以上的降水量非常正常……”

“我的天!!”謝福嵩的講述剛一完畢,在座的不少人都發出感嘆,如此大的降雨量、如此集中的降雨期,加上惡劣的水土環境,不產生大面積的水土流失才怪,年復一年的洗刷下來,黃土高原能有如今的千溝萬壑還真是不容易,當然考慮到人為因素後,就不難想到為什麼黃土高原會成為今日的一副“皺紋密佈”的醜陋模樣。

“關於黃土的來源,我們相信是風的緣故。在我們看來,這些堆積成百米深的黃土是來自於北部和西北部的甘肅、寧夏和蒙古高原以至中亞等廣大幹旱沙漠區,這些地區的岩石白天受熱膨脹,夜晚冷卻收縮,逐漸被風化成大小不等的石塊、沙子和粘土。每逢西北風盛行的冬春季節,狂風驟起、飛沙走石、塵土蔽日……”

“所以在原地留下了粗大的石塊,它們殘留在原地成為戈壁,較細的沙粒落在附近地區,聚成片片沙漠。而細小的粉沙和粘土,紛紛向東南飛揚,當風力減弱或迂秦嶺山地的阻攔便停積下來,經過幾十萬年的堆積就形成了浩瀚的黃土高原。經流水侵蝕之後便形成了溝壑縱橫,梁、峁廣佈的破碎地表。”

李四光被臨時調入到了該工作組中,他雖然是一個地質礦產學家,但是對帶領科研隊伍進行實地勘察和資料匯總以及推論,這些他都是非常擅長的,而且黃土高原本身就是礦產蘊藏豐富的地區,自然是他們國土資源部礦產資源開發與管理局的重要工作地區,瞭解這一地區現狀、知曉該地區環境問題、分析和得出是否合適進行礦產資源開發,為實現自治區始終堅持的可持續化利用宗旨都是很有裨益的,所以他也是該工作組重要一員,它他講述的黃土推論也贏得了不少人的認可。

“關於水土流失的問題,我們可以得出的是它是由於暴流溝谷沖刷疏鬆黃土所致。黃土顆粒細小且質地疏鬆,化學分析結果是含有碳酸鈣,且遇水易溶解、崩塌。該地區地面坡度較大,植被稀疏,剛才謝福嵩謝教授也講述了該地區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