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陣凱爾特人的賽前,嚴肅認真地說了一通。
尼克斯與凱爾特人的二番戰,連帶著尤因和桑普森的意氣之爭。
尤因不久前說,他是聯盟第一中鋒,能搞定桑普森。
經過媒體的添油加醋,尤因的話已經被傳成“我是歷史第一中鋒,拉爾夫不值一提”。
現在的球員私底下並不是朋友, 所以很多時候,媒體說什麼,他們就信什麼。
經過大半個月的檢驗, 吉米·羅傑斯發現把桑普森視作唯一的進攻核心是不可靠的。
不是桑普森不可靠, 而是他無法營造出一個讓伯德和托馬斯都感覺到舒服,同時又以桑普森為核心的體系。
不能讓那兩位舒服, 比賽就難贏。
所以羅傑斯墮落了, 他既不肯回到·瓊斯時代,抱著路易留下的戰術過活,也放棄了自己的理念,選擇了最不需要動腦筋的“多巨頭”打法。
這種打法並不稀奇,即進攻多點發起,籃球多點過渡,多點終結。由三巨頭主導,其他絕大多數球員作為終結角色或者二次過渡,無球球員之間會有相互的掩護、空切和反跑,崇尚人動球動,實在不行了再三巨頭出來解決問題。
面對這樣的“多頭進攻”,對手最怕的就是由球星帶起了角色球員,最後兩邊的進攻都摁不住,被一波流帶走。
所以對手必須做出選擇,到底是包夾限制球星,讓角色球員來終結?還是放球星單挑不讓他帶動隊友。
如果是小球時代,那個角色球員三分命中率40以上的多如狗的年代,遇見多巨頭球隊,無限換防,逼球星單挑,是唯一的選項。
而在1989年,路易的做法非常簡單。伊賽亞·托馬斯看起來至死都練不出一手30以上的三分球了,所以防他,就放空兩米防突破以示尊重。如果籃球來到伯德或者桑普森的手上,就放空托馬斯以包夾另外兩人以表示對另外兩人的尊重。
綠軍的二號位首發雷吉·劉易斯,實際上他是個足尺寸的三號位,但有伯德在,他想打首發只能打二號位。可是打二號位,他的投籃威脅一般,目前場均進01記三分,命中率26,這種外線籃子打二號位,不放個三米狠狠尊重一下還等什麼?
大球時代和小球時代最大的區別就是防守規則上有許多不同,比如小球時代,即使被放空的球員沒三分威脅,拿到球往裡殺,等待他的往往也是大海般空曠的禁區,而大球時代,沒有防守三秒,內線可以在禁區築巢,加上角色球員普遍射程不遠,防守人也多半選擇以拉開身位,拱衛禁區為主的站位。
所以被放空的人要麼投籃,要麼拿著球不幹活,突進來?同樣很難。
凱爾特人的進攻,尼克斯有足夠的方案來預防,而尼克斯的進攻呢,綠軍如何阻止?
尼克斯的首發:斯托克頓、米勒、威爾遜、麥克海爾、尤因,外線三人,都有一手335以上的三分威脅,尤因和麥克海爾都能擋拆後拆開高位中投。
這種情況下,決定了凱爾特人只要放給他們空位,得到空位的人可以用投籃來懲罰對手。
不到幾個回合,凱爾特人就放棄了這種策略,威爾遜打傷愈歸來的伯德,非常輕鬆。因為伯德的防守已經成為擺設,速度太慢,完全跟不上。
劉易斯倒是防死了米勒,但這仍然不夠。
下半場,老將約翰·朗神準的三分,為這場比賽帶來懸念。
路易知道,朗是他們必須要解決的一個威脅。
他是凱爾特人外線最準的點,他的三分基本可以看作綠軍在對陣尼克斯時,進攻的晴雨表,一旦他喪失了接球投籃的機會,凱爾特人的外線會少一個很重要的牽制點,他借伯德/桑普森擋拆之後跑位的戰術威力也會大大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