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6部分

馬槊乃是在馬上使用的長矛。尋常槊杆不像步槊所用的是木杆,而是取上等韌木的主幹,剝成粗細均勻的蔑,膠合而成。

那韌木以做弓用的柘木為最,次以桑、柞、藤,最差也得用竹子。把細蔑用油反覆浸泡。泡得不再變形了,不再開裂。方才完成了第一步,而這個過程耗時將近一年。

一年之後,將蔑條取出。蔭涼處風乾數月。後用上等的膠漆膠合為一把粗,一丈多長,外層再纏繞麻繩。待麻繩乾透,塗以生漆。裹以葛布。

葛布上生漆。幹一層裹一層,直到用刀砍上去,槊杆發出金屬之聲,卻不斷不裂,如此才算合格。

然後去其首尾,截短到丈六左右。前裝精鋼槊首,後安紅銅槊纂。不斷調整,合格的標準是用一根麻繩吊在槊尾二尺處。整個馬槊可以在半空中如秤桿般兩端不落不墜。

這樣,武將騎在馬上。才能保持槊尖向前而不費絲毫力氣。如此製造出來的槊,輕、韌、結實。武將可直握了借馬力衝鋒,也可揮舞起來近戰格鬥。

只是整支槊要耗時三年,並且成功率僅僅有四成,因此造價高得驚人。所以漢唐以來,馬槊一直是世家出身將領的標誌。

其實張飛用的丈八蛇矛就是此物,槊的前端類似短劍,可以砍可削,刃部下通常有留情結,給戰馬高速衝鋒的時候不至於貫穿對手。

品質更佳的槊,其刃部下連鐵桿,一體鍛造。鐵桿外再包韌木或者竹,使用蟲膠,魚鰾膠和豬皮膠膠合,再刷以大漆封閉,保持不至於脫水開裂,外部再纏麻繩,浸入桐油,乾透後塗以生漆,再裹葛布,待乾透再塗生漆,通常重量在十五到二十斤左右,非猛將無法使用。

而東方不敗現下手中所接過的龍魂長槊,從槊首,到槊杆,再到槊纂,通體皆為精鋼打造,重達七十二斤,常人需兩人齊力方可抬動。一條巨龍蛇盤其上,龍口刻在槍尖處,似是吞雲吐霧一般。槊體鍍金,堅韌無比,不怕火煉,不懼水浸。

轉眼又看那鳳翎連環甲,由西域傳入遼國的百鍊鑌鐵鑄成其兩千三百四十八枚鳳尾羽毛狀的甲葉,再以金絲相串聯,總重量超過六十斤。胸前正中那一塊大型精鋼圓護,是遼代特有的。

契丹族中的“契丹”二字,本意為鑌鐵,表示堅固。這一副鎧甲的主體就是用鑌鐵打造,其象徵意義可見一斑。

東方不敗得此神兵利器,頓時心懷大暢,戰情緊急之下,也不跟耶律洪基假客套了,連忙謝道:“多謝大哥相贈如此精貴的禮物,小弟定會用它們掃蕩賊寇,為大哥恢復河山,不負大哥所託!”

耶律洪基扶她起身,笑道:“哈哈,如此甚好,如此甚好啊!”

耶律洪基攜著東方不敗出帳,點齊軍馬,派蕭思忠將一眾后妃和阿紫帶往蒼茫山山頂之上的一座堡壘之中,安頓妥當,便各自領兵迎敵。

臨行前,東方不敗還特意將自己從阿紫身上搜出來的毒針、毒釘、毒刺等暗器,十幾個藥瓶,還有那“神木王鼎”,一齊交給蕭思忠,讓他代為還與阿紫,以備不時之需。

東方不敗心裡清楚,雖然自己名為“不敗”,但勝敗乃兵家常事,保不準自己這次就會兵敗。

一旦蒼茫山下的前線失守,敵軍衝上山去的時候,阿紫身邊若是連一件自己使得熟練的防身兵刃都沒有,那可就大大地不妙了。

在東方不敗的安排下,耶律洪基雖然率領了二十多萬人奔赴北線,卻只帶走了十萬大軍所用的旌旗,而她手下兩萬人馬,硬是在陣地周圍插上了代表十數萬人馬的旗幟。

如此一來,同時欺瞞了楚王和皇太叔二人,使他們每人均以為自己要對付十來萬士兵的軍隊。

楚王涅魯古心高氣傲,見敵人兵力只相當於自己手下的二分之一,大起輕敵之心,當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