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一嘆,馬皇后待他不錯,他又叫了聲母后,對於她的離世,他怎會不悲傷呢。
但若說嚎啕大哭,那也不至於,畢竟不是親生父母。
他活了三十多年也沒給別人哭過喪,小時候農村葬禮他都是旁邊看熱鬧的,長大了也很少回去,唯一參加過一次的葬禮也只是單位一位主管,方式只是鞠躬行注目禮而已。
讓他學這些人那樣裝模作樣的哭嚎,他是真做不出來。
次日,悲痛欲絕的朱元璋終究是走出了坤寧宮,皇后薨逝的訊息公佈天下,京城附近寺觀晝夜鳴鐘三萬杵,馬皇后的屍身也從坤寧宮中移入棺槨,在仁智殿停放,文武大臣及命婦每日早晨著素服於殿外哭臨。
三日後,禮部上諡號,曰孝慈皇后。
之後便是擇吉日發引,葬於鐘山孝陵。
前前後後一個多月,馬皇后總算是入土為安了,洪武自此再無皇后。
馬皇后的喪事落幕,但朝堂上的波瀾才剛剛興起。
以黃彬、孫恪為代表的幾位武將勳貴聯合上書,彈劾李偉醫治馬皇后不力,並且在哭臨時面無悲切,不忠不孝。
黃彬等人上書後,部分文臣,以及都察院的一些御史也立刻跟著上,把李偉任用親信、結黨營私的罪名又翻了出來。
武將的影響力再次發威,一時之間,李偉成了眾矢之的,人人喊打。
趙本見形勢有變,又再次站了出來,跟新上任的刑部尚書王時一起,帶領一些文臣上書彈劾。
工部衙門,高信陳敬和茹太素等等,一群“李黨”分子再次找到李偉。
“你看看,當初我就跟你說這你這樣不行,陛下最重孝道,你如此不為所動,陛下定會怪罪的!”
茹太素怒其不爭,苦口婆心的道。
高信也是連連嘆氣:“李大人,當初汪廣洋就是被楊憲抓住了不孝其母的罪名,被陛下責罰罷官的,你這樣恐怕陛下更會降罪的。”
“是啊大人!”
“大人,我已為您準備好了奏書,您以此為辯,陛下定會寬待的。”
眾人連連勸說,甚至有幾人還替他找好了理由,寫了自辯的奏書。
李偉有些無奈的嘆了口氣,道:“行了,我知道了,陛下那裡我會去解釋的,你們也別在這浪費時間了,都回去辦公吧。”
“大人,此事萬不可大意啊!”聽到他這話,幾人還是有些擔憂。
李偉再次揮了揮手:“好了,知道了,你們都回吧!”
“大人,奏書您留下,記得儘快上奏!”
幾人無奈,只得憂心忡忡的告退離去,臨走前,有幾人留下了讓他自辯的奏書供他選用。(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