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讓他感到很奇怪了,皇后和皇孫明明是病死的,他從未聽說過有人謀害的跡象啊。
李偉也是皺了皺眉,這事其實他也不清楚,這都是朱元璋自己說的,至於朱元璋是依據什麼判斷的,他也不知道。
“算了,你還是說說這什麼賢林的事吧,這個組織是什麼時候建立的,都有什麼人主導。”
李偉將謀害皇孫的事先放在一旁,問起了賢林的事來。
趙本頓了頓,臉上露出追憶之色,李偉這次沒有再讓人烤他,而是耐心的等了片刻。
“賢林者,賢者之林,這是儒家群賢聚集,交流學問,培養賢才的地方。”趙本終於悠悠的開口,描繪出了一個悠久的組織。
“元初之時,蒙古鐵騎跨過江河,覆滅了南宋,儒士文人,有守節而亡,有遁隱山林者……”
“還有更多投降的呢!”李偉打斷道。
趙本頓時語塞,不得不繞過了這個問題,繼續道:“自崖山之後,天下再無華夏衣冠,儒士更是受到輕賤,正所謂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尤其是我江南之地,更是地位低下,因此有些不甘受辱的有志之士便聚集在一起,組成了這個賢林之地,以培養賢才,恢復華夏衣冠為已任。”
李偉聽到這,不禁大為詫異,合著這還是個愛國人士組成的正義組織不成?
其實趙本的話也有失偏頗,元朝在建立後,雖然儒家地位大不如宋時,但也與其他宗教差不多,比平民還是要高一些的,但是這種巨大的落差對他們這些文人來說卻是難以接受的,甚至喊出了儒不如娼的怨言來。
李偉不瞭解這些,因此沒有反駁,趙本便繼續說道:“後來元廷開科,文人地位得到提升,賢林中人也有很多投身朝堂,賢林之名成為虛妄,但是儒雅入朝後的地位卻始終不如那些蒙元貴族,至元末時,眾人見朝廷氣數已盡,便紛紛辭官,重聚賢林,支援各路義軍豪傑。”
李偉聽了半天,總算明白了過來,這些所謂的有志之士,就是扯著正義的大旗,所做所為全是為了自身利益,蒙元待他們不夠好,他們就反蒙元,蒙元開科了他們又屁顛屁顛的湊上去,等禍害完了這個朝廷,到了元末再另起爐灶支援義軍,什麼玩意!
“這麼說陛下當初也是你們支援的義軍之一了?”李偉問道。(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