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雕塑等藝術的結晶。《吳風錄》說:“以湖石築峙奇峰陰洞,至諸貴佔據名島以鑿,鑿而嵌空妙絕,珍花異木錯映闌圃。”而平民百姓,“亦篩小盆島以為玩。”歷代的許多文人,如白居易、王維、韓愈、蘇軾、陸游、李漁、袁枚,皆為此中方家,他們深諳“移天縮地,盆立大千”的奧妙。≡米≡花≡書≡庫≡ http://www。7mihua。com

盆景藝術,亦有所忌諱:

一忌盆具不雅及用盆不當。“現代樹樁盆景宜用青綠古銅色,彩繪則喧賓奪主;山水盆景色宜素淡,才能起到‘畫框’的作用,使盆中之景聳立突出,自生幻境”(王志英、潘傳瑞《盆景造型藝術》)。

二忌生搬硬湊,失自然之韻;置景粗疏,或太實,或太虛。“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實境也。因心造境,以手運心,此虛境也。虛而為實,是在筆墨有無間,故古人筆墨具此山蒼樹秀,水活石潤,於天地之外,別構一種靈奇。或率意揮灑,亦皆鍊金成液,棄滓存精,曲盡蹈虛揖影之妙”(清?方士庶《天慵庵隨筆》)。

三忌在造型中無透視原理、無空間劃分。要有大小、遠近、疏密、濃淡、粗細、明暗、動靜、虛實的互為映襯和對比,既“咫尺千里”,又“縮龍成寸”,達到有景、有理、有情、有趣的效果。

我國製作盆景的名地,並形成自己獨特風格的,有嶺南、上海、蘇南、蘇北、劍南(四川)等。

在我國,插花藝術歷史悠久,起源於六朝,盛行於唐宋,普及於明清。《南史》中說:“有獻蓮花供佛者,眾僧以銅罌盛水,漬其莖,欲華不萎。”插花藝術先萌生於佛寺,以後便薰染到宮廷和民間,漸漸成為一種風氣。而文人墨客更是津津樂道於斯,講究情趣,營造意境,並出現了許多專著,如明代袁宏道的《瓶史》、張謙生的《瓶花譜》等等。袁宏道有一首《戲題黃道元瓶花齋》的詩,可見出當時插花時尚的風行。“朝看一瓶花,暮看一瓶花,花枝雖淺淡,幸可託貧家,一枝二枝正,三枝四枝斜,宜直不宜曲,鬥清不鬥奢,彷彿揚枝水,人碗酪奴茶。以此顏君齋,一倍添妍華。”

雅室插花,又名雅室清供,因不同的時令而異。歲朝清供自然供奉的是冬末春初的花卉,配以最能表現此時節令的物件,參差列於案頭,營造出送舊迎新的祥和歡快的氣氛。

明末清初的董小宛,對於歲朝清供煞費苦心。冒襄的《影梅庵憶語》中記敘她在梅花含蕊未開時,先去看好枝條的橫斜與案几上的花架是否相配和諧;或者隔年先將梅枝修剪適宜,到來年花開時採下供入瓶中。

歲朝清供的植物,除梅之外,還有菊、竹、松、柏、水仙、山茶等,都是傲雪凌霜的鬥士;所用器皿,除瓶之外,還有盆、盎、尊、盤等;所配的物件,更是繁多,文房四寶、燈盞燭臺、菜蔬果品、爆竹花炮、書畫玩具……既表現節日的氣氛,又表現主人的意趣心跡。

插花,忌盛具不雅不潔,忌與所插植物不相配;插置植物時,忌混亂、粗率,無疏密、高下、藏露、虛實的講究。

著名作家、翻譯家和盆景專家周瘦鵑在他寫的《歲朝清供》中,記敘他在抗日戰爭時避居皖南一山村中,逢春節,“找到了一隻長方形的紫砂淺盆,向鄰人借了一株綠萼梅,再向山中掘得稚松小竹各一,合栽一盆,結成了歲寒三友。”在欣賞這歲朝清供之餘,還寫了一首《謁金門》的詞:“苔砌左,翠竹青松低嚲,借得綠梅枝矮媠,一盆栽正妥。舊友相依差可,梅蕊弄春無那。計數只花開十朵,瘦寒應似我。”從中可看出他在國難當頭的苦寒歲月裡,仍然堅守節操,並保持對於美的追求,殊為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