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中文武兩方的高官,正為了一些說不上到底是重要還不重要的事情,爭得面紅耳赤,朝堂中各種派系相互指責,大聲叫囂,恨不得擼起袖子大打出手,鬥一個你死我活,形勢有些劍拔弩張。
爭辯歸爭辯,這朝堂當中的文武百官,幾乎全都是玄門中人,實力不凡,卻沒有人會真正在金鑾殿裡,放出一身武道氣勢,和那些政見不同之人,鬥一個你死我活。
坐在黃金龍椅上的大唐天子,以及天子身邊站著的幻光,還有那侍立在大殿各處的帶刀侍衛,對於朝堂裡這番景象,早就已經習慣,他們知道這朝堂裡的文武百官,就算再如何吵鬧,甚至脫掉鞋子襪子當做武器朝著對方丟擲,向著對方臉上吐口水,都是每隔三五天必須要輪番上演的大戲。
大唐文官當中,以三公地位最高。
三公之下,就是尚書。
三公掌管三省,尚書掌管六部,於是三公是三個人,分別叫做東丞,西丞,中丞,號稱三大丞相,又叫做三大相公。而尚書令也一共又六個,分管六部,於大唐朝堂當中的地位,只在那三公之下。
往日裡這三公六尚書,在早朝與尋常朝會的時候,總是會相互攻訐,互相詆譭,鬥一個死去活來。而當文官系統與武官系統出現矛盾的時候,這三公六尚書就秉承著攘外必先安內的思維,迅速解決了內部矛盾,再將矛頭一致對外,和武官系統的諸多高官,鬥一個面紅耳赤。
若論武道實力,這三公六尚書雖也是玄門中人,卻未必鬥得過那些名震天下的武將。
諸如此刻站在武官隊伍前方,那個叫做畢玄的武桓侯,自從五年前歷經了第一次雷劫之後,就已經步入了玄門大宗師境界。
像畢玄這樣的玄門大宗師,武官系統裡絕對不止一個,諸如那個站在武官隊伍另一端,也是位居前列,與武桓侯割據一方之人,也是一個玄門大宗師,此人就叫做李龍安,封號龍安君,也是一個權勢滔天,隨便跺一跺腳,整個東土大唐都要震三震的人物。
除此之外,另有兩人,位於這龍安君與武桓侯二人中間,也是玄門大宗師。
這四個人號稱是大唐軍伍當中,擎天玉柱一樣的人物,被東土大唐之人,稱作是軍中四大天王。
三公六尚書,軍中四大天王……這樣的人物,在普通人看來,理當是高高在上,做事情進退有據,凡事彬彬有禮,整日整日都是一副高高在上、正襟危坐、高不可攀的姿態,宛若是端坐在神龕裡是神像一樣,處處都顯現著與尋常人不同。
可如今,三公六尚書,九個人圍城一個半圈,正對著武官裡官職最高的四大天王,一個個噴口水、吐唾沫,朝著眾多武官大聲指責,爭得面紅耳赤。
諸多文官在這三公六尚書的帶領下,也朝著武官大聲訇叫,似乎絲毫不將這一群武道實力遠超他們的武官放在眼裡。
而武官最前列站在武桓侯與龍安君兩人中間的那兩個軍將,也是不甘示弱,帶著諸多武官破口大罵,也許是軍中之人習慣了在戰場上和敵人罵陣,而且軍中之人的嗓門也很是高亢洪亮,武官人數雖不如文官,可氣勢卻沒有弱了半分。
這種場面,只讓坐在金鑾殿上的大唐天子忍不住以手扶額,他只覺得腦袋漲疼得很,只覺得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個呼吸,每一個眨眼的時間,都過得煎熬萬分。
站在皇帝天子身邊的老太監早已有所準備,自衣袖當中,掏出兩團棉花,悄悄的塞到了皇帝的手裡。
皇帝天子將棉花塞進耳朵裡,來一個耳不聽心不煩,眼睛卻抬了起來,視線穿過高達十來米的金鑾殿大門,朝著外頭看去,就在視線盡頭,有一座高樓挺立在森冷的初春寒風當中。
“這個時候,朕要是不需要留在這裡上朝,該有多好?朕要是能逍遙快活,去那遮天樓裡,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