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用這麼排斥網紅。就你的情況來說,全職做自媒體不符合你目前的情況,但適當利用自媒體平臺,打造自己的知名度,從而提升自己的價值,這跟你即將從事的行業,並不衝突,甚至還大有裨益。所以我個人建議,你可以先試著自己運營一下自己的賬號。”
陳依依想了想之後答道:“你這個建議可行。平時我沒事也喜歡拍一些影片什麼的,內容倒是不缺。”
我搖頭道,“如果你真要做這個,那賬號的內容就要好好設計,而且要做垂直的內容。”
見陳依依有些疑惑,我舉例道:“比如你想以商業主持人的形象示人,那這個賬號就都是關於這方面的內容。可以是你參加不同商業活動的影片,可以是後臺內幕,或者但凡跟商業主持人相關的,都可以。”
頓了頓,我補充道:“但最好在早期的時候,儘量不要在這個賬號下發布一些跟這些沒有關係的,比如撒嬌賣萌,或者搔首弄姿的影片。賬號成熟之後倒是無所謂。總而言之,這個社交賬號,或者短影片賬號的存在意義,就是增加你作為商業主持人的附加值的。如果你喜歡做一些別的,比如日常穿搭,或者知識輸出什麼的,那完全可以另外再起幾個賬號,單獨做那些。”
當我跟陳依依聊著這些的時候,我們也就到了咖啡館。並且已經點了兩杯咖啡,一邊喝一邊討論了。
我發現陳依依是真的想好好從事商業主持人這個工作的。
所以當我在跟她討論這些事情的時候,她不僅認真在聽,提出自己的看法。甚至還在用手機記錄我說的一些想法。
用她的話說,這些東西她有想過。只不過沒有系統性地設計。今天跟我討論過之後,她就準備正式開始著手做了。
我自然沒有意見。畢竟這些東西就像我剛剛說的,是對她想要從事的事業有正向意義的。
所以我也是儘可能地向她輸出一些我所知道的東西。雖然我不是專業從事社交媒體或者短影片行業的。但是因為這幾年這些行業很火,很多活動都會邀請一些所謂的KoL(行業意見領袖)或者網紅達人。
我跟這些業內人士多少也打過一些交道,甚至跟一些mcN的商務甚至網紅本人都有一定的聯絡。
大致聊了一些之後,我也跟陳依依坦言,如果她真的考慮加入mcN機構,我這裡也有一些認識的,可以供她參考。所謂貨比三家嘛,以她的條件,我想紅起來應該不是特別難。
幾百萬粉絲不敢想,幾十萬或者百十萬粉絲,應該還是不成問題的。有這些粉絲,結合她的本職工作,變現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種。
聊完這些,陳依依也問了問我最近工作的情況,我也大致跟她說了一下,也沒說太細,反正就是各種出差各種忙唄。
當這些都聊完……之前的糾結又開始洶湧而來,我的內心又開始新一輪的掙扎,雖然下車前,我已經決定了想長痛不如短痛,但真到要臨門一腳的時候,我實在不知道要怎麼開口。
最後連陳依依都已經看出我的異樣,問我道:“怎麼了這是?是不是有什麼話要說,有的話就直說好了,幹嘛一副扭捏的樣子。”
見我鬱結的心情都已經寫在臉上,甚至連陳依依都已經看出來,我更是一臉痛苦地看著她。也不知道過了多久,也許是我的這種情緒和表情讓她意識到了什麼。
她看著我,眼神從剛剛的清明和愉悅,慢慢地轉向了壓抑和傷感,最後就連她的臉上也開始變得陰鬱不明起來。
我看著陳依依低下頭,專注地擺弄自己手中的咖啡。用勺子在裡面一圈一圈地攪拌著。彷彿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且讓她樂此不疲的事情一樣。
不知怎麼的,我甚至都有點看得入迷了。
最終,她突然停下動作,抬起頭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