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同意了將他們安葬在市裡的烈士陵園內。
因為已經提前做好了準備,墓地什麼的也都早已規劃好了,墓碑也已經刻好,只等骨灰回來之後便可立即安葬。
不過當下國內的風氣還沒有完全改變,所以,這二十七位烈士並沒有當天安葬,而是先在各自的家內擺了靈堂,請人吹了嗩吶,第二天的時候,才將這二十七位烈士骨灰下葬。
而一些路途遙遠的,也只能放在第三天進行下葬儀式。
葬禮舉行的很風光,南陽駐軍派出了一個連的部隊前來參加儀式,連駐軍某旅的旅長都親自到場,併為他們每一位添了把土,每下葬一位,禮兵便鳴槍三聲,進行一套完整的軍旅儀式。
一張張黑白照片,那略顯稚嫩的臉龐出現在上面,墓碑上被挖出了一個小曹,照片可以被放進去,軍方花了大價錢制訂了一批玻璃,將照片置於玻璃內,然後在鑲嵌入墓碑中,這樣可以使他們的遺像永不褪色。
墓碑上的銘文也並不複雜,正中間是什麼之墓,左側為父母名字,生前所在部隊番號,右側為生平簡歷,上面只有生於哪一年,職位,陣亡地點。在墓碑的最上方,是工匠們臨摹的皇帝親筆字,永垂不朽。
而在計劃中,新建的祠堂內,將會收錄更多關於這些烈士的遺物,人手一把步槍什麼的就不太可能了,那些裝備大多都是新的,放在祠堂內也並不安全,但是該有的東西,那也是一點沒少。
其中有一支去掉了撞針的步槍,一把刺刀,頭盔,軍裝,軍靴,戰術背心,武裝帶,手榴彈模型等等,但凡是他們的個人裝備,這一次全部送了回來。
當然了,他們不可能知道的是,王思銳已經派人到國外去聯絡了,他們要購買最新的蠟像技術,這些陣亡的將士,每個人都會擁有一個屬於他自己的蠟像,而每一位的蠟像都將製作兩個,一個安置於陵園內,另一個則安置於位於中京新規劃的皇家陸軍陣亡將士紀念堂。
不過這些都是後話,一千多人的陣亡,這個人數並不是不能接受,古往今來,但凡是外敵入侵的時候,又有哪個朝代做到了以這樣的傷亡就獲取勝利的?
沒有!
但是王思銳卻遠不滿足於此,他總是想著要做到最好,儘可能的讓士兵減少更多的傷亡,讓更多的人可以活下來。
死了的人,已經永遠的死去了,而那些活著的人,卻是當下任務的重中之重,相比較於那些陣亡的將士們來說,因傷退役的將士卻是最讓帝國頭疼的。
只要一個處理不好,後續就會爆發出一連串的問題,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那些因傷退役的將士要比陣亡的將士更痛苦。
他們能夠領取的補助金,遠沒有陣亡將士拿的多,而回來以後,短時間內國家也不再管他們吃住,能夠因傷退役的,大多數不是殘疾就是別的問題,他們已經不再屬於正常人了,那麼又該如何去跟那些正常人爭奪原本就稀缺的崗位呢?
最終,王思銳搞了一套榮軍制度出來,即每個市成立一個榮軍院,歸各地官府所轄,那些因傷退役的將士則全部安排進榮軍院裡,而他們的任務就是,負責幫助宣傳軍隊,負責幫助武裝辦進行招兵,最重要的是,以後關於烈士遺屬的福利待遇,都將由榮軍院來負責。
而那些退役回來的將士,也將轉為榮軍院僱員,雖說不是公務員編制,但好歹也是個合同工,拿到的薪水也能夠養活一家人的。
當然啦,更讓王思銳沒有想到的是,隨著帝**隊的威名逐漸深入人心,那些因傷退役的將士們反倒是成為了香餑餑,有不少的人家都是爭著將姑娘嫁給他們,這一點,跟後世某一時期非常相似。
倒不是刻意為之,而是百姓們的自發行為,他們認為將士們在前線賣命,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