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他開展鬥爭的方式,那就是非暴力抵抗主義。他是西方第一個以非暴力形式展開鬥爭的人,“他在他的鬥爭中第一次為我們帶來了兄弟般的友愛成為現實的訊息”。“勿以暴力對抗暴力”,課文的第7段,集中體現了他的這種思想。

二、這道題主要是讓學生調動聽說讀等各種方式,感受在演講中恰當運用排比句式的特殊效果。

排比句式的使用,使作者的思想感情表達得更充分,更鮮明,更有排山倒海、一瀉千里的氣勢,更容易感染聽眾並激起他們深深的共鳴。

參考答案略。

三、這道題主要是引導學生研讀關鍵語句,體會其中的深刻含義和妙處。

1.這兩句運用了比喻和排比等修辭手法,揭示了黑人物質生活貧困,精神備受歧視,沒有安全感和歸宿感的悲慘現實。

2.“空頭支票”是個巧妙的比喻。自從林肯總統簽署黑奴解放宣言,黑人在法律上就有了和白人一樣的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權利,但現實卻如此令人失望,就像空頭支票一樣,聽起來不錯,但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在美國這樣一個商業社會,空頭支票的內涵大家都非常熟悉,用它來作比,形象且易為人們理解。

3.“這個信念”具體指的是,作者相信總會有一天,美國黑人會和白人一樣,擁有平等的地位和權利,人們不再以膚色而是以品格的高低來衡量黑人和白人,美國一定能變成一個真正的人人生而平等的國家。“交響樂”的特點主要是多重樂聲合奏,在這裡它寄託了作者的理想,那就是將來總有那麼一天,白人不再歧視和壓榨黑人,白人和黑人能像兄弟般地和睦相處,共同發展。

四、這道題主要是引導學生體會兩種語言的不同特點,加深對譯文的理解。

教學建議

一、教學之前,引導學生查閱有關資料,瞭解一下美國黑人的歷史和現狀,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二、本文激|情澎湃,文質兼美,應提倡多朗讀和背誦,讓學生在讀與講的過程中,領會演講的特點。

三、本文成功地運用多種修辭手法,文采斐然,學習要注意體會和揣摩。

'編輯本段'有關資料

一、有關美國黑人的背景資料

1774年,美國的建國者們把奴隸納入不予進口的商品之列,並直到1783年才廢除了奴隸貿易。除兩個州外奴隸制被完全廢除──南卡羅來納州和佐治亞州──他們因懼怕經濟受損而堅決反對。所有北方各州都已早早地廢除了奴隸制──最晚一個是1804年的新澤西州。然而南方堅持1845年後加入聯盟的新州可以保持奴隸制。

從1830年後,在北方就有一個堅定,但卻不那麼有效的聲音在要求全面廢除奴隸制。隨後,1861年,11個南方州成立南部邦聯,脫離主張廢奴的美利堅合眾國。南方和北方間的南北戰爭隨之爆發。經過四年的鬥爭和超過50萬人的死亡後,北方獲得勝利。《解放宣言》透過了,奴隸終於獲得了自由。

但那只是就理論而言。戰爭已過了一百多年,南方諸州仍抵制為爭取給予黑人平等機會而進行的全國性的努力。南方的白人指責黑人導致了戰爭、失敗和貧窮。他們的領袖試圖保持其古老的生活方式和他們的“遺產”。而黑人則沒有土地,受不到教育,沒有絲毫改善的可能。

1865年4月林肯總統的不幸遇刺意味著失去了以新模式重建南方的機會。舊的南方領導人沒有被排除在公職之外,“黑人法案”除最基本的民權和自由外否定黑人的一切。為了對付這種壓迫,1866年生效的憲法第十四修正案規定了黑人作為美國公民的權利,使其得到在法律之下平等的保護。隨後的1870年第十五修正案給予所有美國公民以選舉權,無論他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