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28頁

宴席之間,劉備問起此次出使的結果。

張松說道:「袁熙少年得志,輕賢慢士,我在館驛之中數日,才得以見到,好不氣人!」

劉備道:「那袁熙是否有攻取西川的想法?」

張松道:「袁熙嫌西川路途艱難險惡,並無進兵之意。他打算封劉璋為西川侯,只要劉璋年年納貢,就不再攻取西川。」

劉備、龐統若有所思,隨後挽留張松,在葭萌關小住幾日。

張松推辭道:「吾主劉璋,還在等待回書,難以久留。」

劉備握著張松的手,潸然淚下:「我與別駕一見如故,奈何不得緣分!天色已晚,請別駕在關內小住一夜,明日再走不遲。」

張松見到劉備都哭了,趕緊應允,心中倒也頗為感慨,劉備寬仁愛士,賢名果然不虛。

當晚劉備設宴,款待張松,席間極盡熱絡。

兩人言語投機,劉備便邀請張松,秉燭夜話,抵足而眠。

翌日清晨,張松告辭。劉備帶著龐統、徐庶、趙雲、關羽等人,連送十里,還執著張松之手,依依不捨。

張松道:「皇叔不要再送了,守關要緊。」

劉備嘆道:「我與永年(指張松)一見如故。今日向別,不知何日才能再見!」說話間,又是淚沾衣襟。

張松感動地說道:

「松也想早晚侍奉皇叔左右,只恨沒有機會。若蒙皇叔不棄,松有一言:荊州乃是要害之地,北有袁熙,東有孫策,不是能夠立足基業的地方。益州民殷國富,高祖因之而成帝業,皇叔不如取益州為家,待天下有變,則揮師入中原,匡扶漢室,天下幸甚。」

說話間,張松便送上了西川地理圖本。

劉備聽了,便說:「備安敢如此?劉季玉在蜀中,已歷兩代,恩澤廣被。」

龐統說道:「主公乃是大漢皇叔,反不能佔據州郡?袁熙漢之蟊賊,卻恃強侵佔疆土,天下有識之士,誰能容忍。」

劉備又制止龐統,再三謙遜,比如和劉璋同宗,不忍奪同宗基業等等。

張松說道:「皇叔,天予不取,反受其咎。今劉璋闇弱,不足以守土;皇叔取而代之,在成就大業之時,若念他貢獻基業有功,封為國公、王侯,也是報之以義,有何負信呢?」

劉備恍然說道:「別駕金石之論,備當銘記肺腑。」

……

張松這才返回成都。

見到劉璋,張松又換了一番說辭。

劉璋問起袁熙的口風,張松呈上回書,說道:「燕國公有言,西川僻遠,不願勞師遠徵。主公只需年年納貢於朝廷,自然相安無事,還會封主公為西川侯,世代永鎮益州。」

劉璋看過回信,大喜說道:「納貢又有何難?我之前沒有向鄴都朝廷納貢,只是因為有張魯作梗,加上各州諸侯割據,道路不通而已。現在燕公已經蕩平北方,又滅了張魯,道路俱通,本就該納貢稱臣。」

說罷,劉璋重賞張松。

張松謝恩之後又說道:「主公之前邀請劉備入川,只為抵禦張魯;現在張魯已平,燕公又沒有取西川之意,主公應該早日逐走劉備,以免養虎遺患。」

劉璋猶豫道:「玄德和我是同宗。起初有事請他來,現在無事便要趕走,難免被人說我涼薄。」

旁邊有人說道:「主公此言極是。況且燕公袁熙,說是退兵,誰知真假?若是逐走劉備,袁熙當真殺過來,再請他就難了。」

張松心中一驚,急忙看去,說話之人乃是主簿黃權。

其實在演義之中,黃權是反對請劉備入川的,曾經「折齒而諫」。

但此一時、彼一時,兩者形勢不同。當時劉璋面對的敵人是張魯,根本威脅不到西川,只是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