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等反而挾恩依勢,逞其奸謀,凡所彈射,皆非有罪。陛下縱未能舉善以厲俗,奈何暱奸以自損乎!
太宗覽奏默然,因魏徵敢於直言而賜絹五百匹。
久之,權萬紀及李仁發等奸狀自露,皆得治罪。
九月,太宗復修隋文帝時所建仁壽宮,更命曰九成宮。其後又將修洛陽宮,民部尚書戴胄諫道:亂離甫爾,百姓凋弊,帑藏空虛,若營造不已,公私勞費,殆不能堪!
太宗讚道:戴胄於我非親,但以忠直體國,知無不言,故以官爵酬之。
其後未久,終命將作大匠竇璡修繕洛陽宮,以備巡幸。竇璡鑿池築山,雕飾華靡。太宗遽命毀之,並免竇璡官職。
冬十月,太宗射獵逐兔於後苑,左領軍將軍執失思力攔馬諫道:天命陛下為華夷父母,奈何自輕!
太宗不聽,又將逐鹿,執失思力脫巾解帶,跪而固諫,太宗只得作罷。
執失思力原是東突厥執失部酋長,東突厥滅亡後歸降唐朝,擔任左領軍將軍。後奉命招降渾、斛薩等部族,唐太宗以妹九江公主嫁之,官拜駙馬都尉,封安國公,亦屬皇親。
貞觀六年春正月,靜州獠民造反,太宗遣郕國公李子和率兵前往討平。
利州都督武士彠聯合文武官員,復請封禪泰山。
太宗答覆:卿輩皆以封禪為帝王盛事,朕意不然。若天下乂安,家給人足,雖不封禪,庸何傷乎!昔秦始皇封禪,而漢文帝不封,後世豈以文帝之賢不及始皇!且事天掃地而祭,何必登泰山之巔,封數尺之土,然後可以展其誠敬乎!
群臣以為天子故作謙虛之態,兀自上疏,奏請不已。太宗心動,亦欲從之。魏徵聞說天子意欲封禪,力言不可。
太宗不悅,因而問道:公不欲朕封禪者,以我功未高邪?
魏徵答道:高矣。
天子又問:德未厚邪?
魏徵答曰:厚矣。
天子又問:中國未安邪?
魏徵回答:安矣。
天子又問:四夷未服邪?
魏徵答曰:服矣。
天子又問:年穀未豐邪?
魏徵答曰:豐矣。
天子又問:符瑞未至邪?
魏徵答曰:至矣。
太宗怒氣漸升,於是厲色問道:然則何為不可封禪?
魏徵從容不迫答道:陛下雖有此六者,然我大唐今承隋末大亂之後,戶口未復,倉廩尚虛。而車駕若是東巡,必千乘萬騎,其沿途官民供頓勞費,未易任也。且陛下封禪,則萬國鹹集,遠夷君長,皆當扈從;今自伊洛以東至於海岱,煙火尚稀,灌莽極目,此乃引戎狄入我胸腹之中,示之以弱也。況賞賚不貲,未厭遠人之望;給復連年,不償百姓之勞;崇虛名而受實害,陛下將焉用之!
太宗聞言心中雖服,猶然憤憤不平。適逢河南道數州大水,其事遂寢。
時當近夏,天子將幸九成宮避暑,通直散騎常侍姚思廉復又進諫。
太宗答曰:朕有氣疾,每逢暑季輒便頓劇,駕幸九成宮並無他意,只為往避之耳。
乃賜姚思廉絹帛五十匹,決意北行。
監察御史馬週上疏:東宮在宮城之中,而大安宮乃在宮城之西,制度比於宸居,尚為卑小,於四方觀聽,有所不足。宜增修高大,以稱中外之望。今九成宮去京師三百餘里,太上皇或時思念陛下,陛下何以赴之?又車駕此行,欲以避暑;太上皇尚留暑中,而陛下獨居京處,溫清之禮,竊所未安。然今行計已成,不可復止,願速示返期,以解眾惑。又王長通、白明達皆樂工,韋盤提、斛斯正止能調馬,縱使技能出眾,正可賚之金帛,豈得超授官爵,鳴玉曳履,與士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臣竊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