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此次派我這個差事,含糊其辭。但也不外乎就那麼幾件事情。”
“一是營救太子和公主,二是和談之事,三是收復南溫都拉。四是鞏固卜奎。”
“當然了,營救寶玉和信哥兒,就是我們自己的事情了。你看看,先做哪一件?”
“先營救太子和公主。”
“哦?說說為何?”
王子騰問賈珉原因,並不讓賈珉感到奇怪。
象他這樣見慣了風雲的大人物,在看人看事時,已經對於具體的事實和細節不在乎了。
他們更加在乎的是,你做這件事情的思維和行為邏輯。
小人物做事,結果比動機重要。對於大人物來說,動機比結果更為重要。
“其一,營救太子和公主是公事,此事辦成,可以儘快給皇上一個交代,起到先聲奪人的作用。以後的事情,即便慢些,也是可以敷衍的。”
“其二,救出了太子和公主,在今後對韃靼人的博弈中,我們就少了掣肘,可以無所顧忌了。”
“其三,救出他們之後,叫他們早些離開溫都拉,以後我們在那裡就可以自主行事,不必受他們的掣肘了。”
“其四,此事做起來,比較容易,可以儘快見效。”
“其五,寶玉和信大哥查訪起來需要費些時日,且是私事。雖然暗中進行,若是走漏了風聲,也是先私後公,若是有人拿此事做文章,對於舅舅終歸是不利的。”
賈珉此話一出,王子騰也不免暗暗心驚。
這幾乎就是個完美的方案了。
如今他屬於臨危受命,此次前去,急需做出成績來。給各方一個交代。以此證明皇上用人得當和自己的能力。
先把太子和公主救出來,無疑就是個最好的獻禮。
幾乎可以肯定,自己身邊也是有皇上的耳目的。若是放著太子和公主不救,先救自己的兒子和外甥,即使接下來救出太子和公主,效果也要大打折扣了。
你自己的兒子和外甥,竟然比皇上的兒子和女兒還重要,你叫上怎麼想?
這就不是兒女親情的問題,而是忠與不忠的問題了。
皇帝可以忍受貪瀆,可以忍受無能,但從沒有一個皇帝會忍受不忠的。
“好,此事就由你去操辦。不過,也不能操之過急。另外,此事你我兩人知道就行了,家裡人就不要告訴了。”
“我明白了,舅舅。”
跟內行人和聰明人說話,要省很多事。
王子騰此時的幾句話,雖然看起來簡簡單單的,但是,裡面蘊藏的資訊,卻是很豐富的。
首先,他把此事全權交給了賈珉去做。至於賈珉用什麼手段,他是不管的。這就是放手使用了。
沒有左囑咐,右叮嚀的,說明他對賈珉的能力是完全認可的。
告訴他不要操之過急,這裡面也是有名堂的。
意思就是必須等到他到達卜奎的時候,才能把太子和公主給救了出來。太早了,也不行。
這到不是他害怕賈珉搶了他的風頭,而是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同時也是為了賈珉著想。
畢竟賈珉現在無官無職,只是以私人身份來幫助他的。
至於不跟家裡人講,就是免得受家裡人的干擾了。
在家裡人看來,太子和公主也是沒有家裡人重要的。不先去救自己人,而是先救別人,總是會有人不滿意的。
一個不小心,吃力不討好,也是可能的。
酒菜很快就上來了,何夫人也很知趣兒,叫人把酒菜直接就擺在了靜室裡,於是賈珉和王子騰就邊吃邊聊。
“珉哥兒,你對和談之事如何看?”
“首先,我反對和談。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