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竹林出產的竹筍已經成為了銀杏村一個響噹噹的招牌,味道鮮美、香脆爽口,令人難忘!
來自於春城、姚州、南詔的蔬菜販子都會來到這裡收購‘銀杏竹筍’,發到各個城市提供給市民們。‘銀杏竹筍’遠比普通竹筍要貴得多,還沒有剝殼的竹筍產地批發價為10/公斤,在市面上的售價就更為驚人的。
不過,這些‘銀杏竹筍’更多的用途是被用來製作‘銀杏筍乾’,這是‘銀杏特產’網店的重要商品,每年都能賣出數千噸!
因此,每到這個時候銀杏村內外就能夠看到竹蓆上晾曬的金黃色筍乾,下雨的時候整個村子都在忙活著收筍乾,倒也是成為了銀杏村的一條風景線。
除了竹筍之外,另外一種雨季的饋贈就是滇西北森林中數不勝數的野生菌,這才是整個滇西北農牧民最大的幸福。
在現在的‘銀杏新區’轄區內,4年前的絕大多數農牧民一年中最大的一筆收入就是來自於採摘各種野生菌。如今雖然‘銀杏新區’的成立讓這些居民擁有了更穩定的收入,但是村民們也不會輕易錯過雨季帶來的這筆財富。
對於淳樸的農牧民來說,每年的雨季就是上天帶給滇西北人民的一份禮物,要是不接受,倒反不美了!
因此,在第一場雨降臨之後的第七天,滇西北乃至整個滇南都陷入了一種很特別的情緒之後,大家都在收拾各種工具,開始做好了進山採挖野生菌的各種準備。
銀杏村的村民雖然年收入急速攀升,但是這個傳統也沒有落下,大家並不指望著採挖野生菌能夠發財,更主要是想透過這種方式,維繫傳統罷了!
杜卡瑟來到銀杏村一個多月之後,他期待已久的‘野生菌季節’即將拉開帷幕,對於他來說,一切都是如此新奇!(未完待續。)
【737章】 進山採菇(求訂閱!)
彷彿是動員令,雨季到來一個星期之後,滇西北的農牧民收拾各種進山的裝備,開始了一年一度的野生菌盛宴。
換成五年前,漫山遍野的野生菌其實並沒有現在這麼值錢,那時候農牧民們頂多進山採集一些諸如牛肝菌、雞樅菌、花菇、香菇在內可以製成乾貨的野生菌罷了。
畢竟當時的鏡湖地區交通不便,新鮮的野生菌沒有很好的銷路,更多的只能是白白浪費在森林裡了。
不過,隨著‘鏡湖景區’的開放以及‘姚銀高速’的全線貫通,這種狀況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野生菌成為了山民們一年中相當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
按照這兩年以來的資料,基本上一個壯勞力在雨季的兩個月時間內,少說也能透過野生菌掙到1萬塊錢以上,一些能幹、運氣不錯的山民甚至還能拿到更多。
因此,每年的雨季都成為了山民們接受大自然饋贈的季節!
…… ……
早上八點鐘,小雨初歇,溫暖的陽光從雲層中傾瀉而下,驅散了空氣中的寒氣,讓人舒服了許多。
杜卡瑟全副武裝,穿上了防雨的雨披和長筒靴,杵著一根登山杖,揹著揹簍跟在蕭風的身後,朝著碧羅雪山的方向走去。
第一次見識到揹簍這種工具,杜卡瑟大為歎服,畢竟在法蘭西的農莊可沒有這種山地農民創造出來的神奇工具。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揹簍是華夏南方山區農民了不起的創造,它已經完全地融入了山民的生活。
一路上,和杜卡瑟類似打扮的遊客並不少,大家都在導遊的帶領下,在銀杏村周邊的山林裡轉悠,尋找雨後生長的野生菌。
這段時間以來,帶著遊客進山採蘑菇,成為了‘鏡湖景區’相當重要的旅遊專案,很是吸引了不少城裡遊客。對於很少接觸山林的城裡人來說,能夠走進山林裡親手採摘野生菌,回到村子裡熬湯,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