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6部分

,群盜多匿其中。大業七年,劉霸道聚眾於此,既而格謙亦據其地。王氏曰:豆子坑在平原、勃海、河間三郡之交,環帶河海。形勢阻深,兼有鹽鹺之利。今大河南徙其地,不可考矣。羅氏曰:河間之豆子坑,今鹹水沽。是也。沽東去海四十里,地斥鹵,廣數十里,宋時亦置戍於此。又衛東北四十里,有塌河澱,周百里。…;

按照傳統的農業社會標準,鹹水沽方圓百里之地,鹽鹼化程度非常深,屬於不毛之地。不過,按照工商業社會的標準,鹹水沽“負海帶河”,在火車之類的交通工具未發明之前,這可是非常便於發展工業和商業的黃金寶地。

發展工業,首要交通便利,可以便捷的獲得生產原料,以及將商品傾銷出去。按照崇禎年間的交通狀況,內陸地區哪怕資源再豐富,也因為交通運輸成本的昂貴,很難發展出大型的工業基地。

所以這個年代佈局工業,只能在海港、長江、黃河、運河等地的港口城市發展。事實上,在肖圖白看來,全國也只有三地最容易成為工商業最發達的中心——天津、松江、廣州。

歷史驚人的相似——後世的改革開放經濟崛起是從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地區發展起來的,而很長一段時間內陸地區死氣沉沉。原因很簡單,在交通便利的珠三角、長三角地區,能夠獲得最高的利潤。

就如後來中國鋼鐵企業進入了全面鉅虧階段,上海地區的寶鋼依然能賺錢。全國的電解鋁加工企業一片慘淡,山東沿海的南山鋁業依然能保持不虧損。寶鋼、南山兩大企業的特點,都是在沿海地區,交通便捷使得它們自身沒有礦山資源,但是由於交通運輸成本低,使得它們比之擁有礦山資源的企業,生產成本更低。

這皆是充分證明了,便捷廉價的的交通運輸成本,本身就是最大的資源!

明朝時期,一匹布如果是從陸地上運輸,向幾百裡外的市場運輸,成本也許會上漲20%以上,向幾千裡外的市場販賣,運費甚至會被產品本身貴幾倍。如果走運河上運輸,千里路途也才上漲30%~100%的成本。要是走海運路線,一般只需增加貨物價值的10%~50%的運費成本。

河道和海上的運輸,有效的降低了工業品的成本。從而使得全國性質,甚至是跨國性質的商品交換,成為了可能——鹹水沽的的地理優勢太明顯,既靠近運河,又臨近大海。在鹹水沽建立的倉儲,既能夠服務運河又能補充海運碼頭倉庫的不足。可以想象,這一項工程雖不過投資30萬兩,但是建成之後,每年能夠給鹹水沽增加300萬石貨物吞吐量,將會給整個鹹水沽帶來何等龐大的經濟效益。

鹹水沽新建的碼頭倉儲施工工地,李旺帶著幾十名警察,不斷的巡邏看著場地,對建材和建築工人們進行保護。

前段時間鹹水沽徵地居民的鬧事,令許多工人們沒有安全感,只有警察的保護下,他們才敢上工。

一名政府基層公務員抱怨道:“鎮長,這年頭哪有這樣的工人?做工不但大魚大肉,月薪還達到兩三兩銀子,還要官府派人保護!這麼下去,特區的官府簡直成了泥腿子的保鏢,還有什麼威信可言?”

李旺瞪了他說道:“國師爺說,當官不是作威作福,而是要當人民公僕,為人民服務!”

那公務員撇了撇嘴心道,公僕?

誰敢將您這官老爺當僕人,大家都將您當做父母官吧!

李旺的經濟特區鎮長,屬於經濟特區獨有的編制。不過,朝廷也承認其編制,鎮長算作是正八品的官員,比之科舉出身的正七品縣令,自然是矮了一大截。

不過,說起來李旺的實權,比之普通的縣令有過之而無不及。畢竟,一般的縣令也不過能夠差遣百多名官差,政令不出幾千人規模的縣城,一年收取萬把兩銀子稅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