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展所學,終能致君堯舜上,贏得身後名,如此才不負男兒偉丈夫來此世上走一遭”孟東野慷慨激昂的說道
“果然是唐朝人物,對於這天下、功業還真是當仁不讓!只是贏得身後名又能如何,這世界,這王朝興替也不過是一個重複的圓圈,縱然你再是掙扎,最終也不過是又回到了原點”崔破心下暗道,只是他見那孟郊正懷著一顆火炭兒一般的心思,也不願掃了他的興致,微微一笑而已。
投了驛館,早早安歇,只是夢中的他也是不得安穩,盛世太平、遍地刀兵的種種畫面在他的夢中糾纏不休、無有盡時。
第二日一早,三人動身自新豐動身,出城不久,眼見前方有一水流過,崔破因詢問道:“東野,這條是什麼水?”
“這長安城南負秦嶺;北面渭水,西瀕灃、皂二水,東靠產、灞兩河,你眼前所見便是那灞河了,河上有灞橋可過,一旦過了這個橋,長安也就真正的到了”此番已是第二次上京應舉的孟郊如數家珍的說道。
漸行漸進,果然見到橋上有一座橋,橋側水湄又有無數依依楊柳,只是那柳枝都是極短,在橋的那一端更置有十里長亭,正有許多人或煮茶、或溫酒的聚做一團。
“你莫看這橋並無出奇處,但是它實也是長安的一大勝境,歷來有官宦外放,商旅遠行大都是由此地送行的,所以這橋上,凡一年三百六十日,幾乎總是這般,人頭湧湧”孟郊見崔破面有疑惑之色,遂細細為他解釋道
“那為什麼橋旁的柳樹都是光禿禿的呢?”這次卻是那隨書好奇問道
“依依送君無遠近,青春去住隨柳條;這長安之人送別親友時,無論是否有別物相贈,這柳條一枝卻是必不可少的,是故這柳枝總也是長不了的,所以也就有了‘楊柳含煙灞橋岸、年年攀折為行人”的說法,據說還有那一等心思靈巧的人物,在別處折了長柳枝拿到此地售賣,所獲居然能夠三口之家食用!在這長安那可是什麼都會發生的”孟郊不無感慨的說道
穿橋而過,三人下馬行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只聽人群之中,間中就會傳出一聲聲嗚咽,說不盡的離情別緒,盡在其中,身處此境,崔破也不由得想起了遠方的親人,溫馨的庭院,油然而生出一腔鄉關之思。
心情鬱郁的穿過人群,崔破三人催鞭快行,離城愈行愈近,崔破心中的那種危壓感也越來越烈,晨起出新豐縣城時,遠觀那長安城,崔破心中更多的感覺還是一種恢弘大氣的厚重與蒼茫,及至過了灞橋,這一眼望不到邊際的灰黑城牆以它的闊大與雄渾給了崔破心中無可比擬的撞擊。
他萬萬想不到迴歸千年後,居然能看到這樣一座比後世之西安舊城還要廣大十倍的雄城,只看正前方的明德門,高約二十餘丈,五個各容四輛馬車並行的闊大門洞一排並立,各色人等,自其中川流不息卻又各行其道,說不盡的繁華之意。其時旭日初昇,萬道霞光披灑在那一望無際的城牆上,城門上那琉璃作頂的門樓反射出道道金輝,此時崔破眼中的長安,陡然幻化成為一座只應在仙山妙境出現的恢恢黃金之城,只抬首片刻,便已受不得那金光的逼射以及多朝古都自然生成的王氣威壓,崔破只能俯首歎服,至此他已無語去形容它的雄偉建制、王霸之氣。只能是失魂落魄良久之後,方才喃喃自語一句:“長安,果然是長安”
孟郊因為是第二次來此,到底回醒的快一些,見崔破如此模樣,笑道:“十一郎果然是世家人物,只看這一番養氣工夫,就比愚兄強過許多,當日我第一次來長安時,那兒還能似你這般安然端坐馬上?你卻不知,當日那諸多邊番小蕃的國主,前來長安朝覲納貢之時,見到此境,總有忍不住在這裡俯首跪拜,口稱“神蹟”的,更有一些就此再也不肯回國的,當真是寧居長安,不做國主了。”他說這話時,語氣中自有一股壓抑不住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