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4章 譴責的婦人之仁?這是仁者的決斷!

無奈之餘,劉備帶著這些人繼續逃離,隊伍到達當陽時,下屬已達二十萬人之眾。

在抵達劉表的陵墓之際,劉備特意前來致以崇敬之意。

站在劉表墓前,劉備語重心長地說著,自我反省愈深入,眼淚不由自主地流淌,滿心愧疚無法抑制。

在劉備看來,丟失荊州的罪責完全在他自己。

儘管曾暫領荊州的大任,卻未能堅守領地,導致當前局勢惡化,這讓劉備深感虧欠了劉表的期待和委託。

如果不是關、張二將硬拽,恐怕劉備早已經被自己的痛悔情緒擊倒。

他內心的自責與內疚已到達極限。

而諸葛亮在這處地方,也開始深刻了解劉備的本質,忍不住微微嘆息。

誠然,劉備無意成為一個權謀之君,在太平盛世中確是一位造福於民的好君主。

但在如今這個動盪年代,唯有鐵血無情者方可屹立,過於婦人之仁可能導致時機錯失,局勢滑入深淵。

劉備或許是個穩固根基的守護者,而非開創盛世的英主。

他過分地依賴情感引導。

然而……

諸葛亮沉思時又嘆一口氣。

這不正是劉備的魅力之一嗎?亂世之中,正需一位富有同情心的仁君墊底,維護所有梟雄的底線。

劉備的存在,為諸葛亮帶來一抹希望的曙光。

如果真的想要劉備成為曹操那般雄才,為何諸葛亮不直接歸附於他呢?

這既是劉備的短板,又是他的強項。

諸葛亮並無打算過度扭轉劉備的本質。

仁德真的算是一劣勢嗎?在這個動盪的年代、實力不足的境遇裡,仁義反而是凝聚人心,累積初始影響力的法寶。

看看那些自願跟隨百姓和軍隊,便是明證。

得地失人,則失去全部;保人得地,則雙豐收。

只要有人心,有百姓追隨,自然可以慢慢壯大實力。

小火星可能最終引發燎原大火!這也是諸葛亮相信劉備的源頭。

拜祭完劉表後,隊伍迅速踏上了征途。

行軍不同於普通旅程,人群越多速度往往越慢。

假使劉備單人獨騎,一日百里或許不在話下,但現在眾人簇擁,日行數里已算難得。

時間緊迫,不容許劉備緩慢行進。

看他們現在聲勢浩大,但實際上可用以作戰的將士寥寥。

一旦敵人來襲,除了迎戰,還得庇護百姓。

最佳策略或許應該是撇開百姓,僅帶精銳部隊快馬加鞭,尋覓據點安身。

這樣方能回頭援助民間。

面對這些民眾的安危問題...只能說只能聽天由命,期待敵軍追兵追擊時不致過度殘害他們。

從理智角度而言,確實應該這樣考慮。

但劉備向來不是一個理性主義者。

他堅持要攜百姓同行,儘管此舉會使他逐步接近死神的邊緣!

諸葛亮既感動又無可奈何。

這樣的慈悲在很多情況下是劉備贏得民心的關鍵因素,但在危急時刻卻可能成為拖累他的軟肋,使他陷入困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但此刻還不至窮途末路。

諸葛亮異常冷靜,迅速做出了分兵的戰略方案。

看似分散了保護力量,實際上提升了整體行進速度。

假若曹操的追擊受阻,或許他們還有餘裕安全撤離。

計議完畢後,諸葛亮疲憊不堪。

無法控制局勢令心情惡劣,他寄希望於敵人的失誤,這不是一貫屬於他的處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