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的話,在會議現場引起了諸多共鳴。
尤其是那些賤民出身的領風者們。
此時此刻,他們才猛然意識到,自己長期以來都是被大師長老、地主老爺們給精神pua了。是,維持均衡需要犧牲。自然規律如此,可以理解。
但憑啥總是賤民來犧牲呢?
富者良田千頃、存糧萬擔,卻告訴窮無立錐之地的潦倒賤民,艾歐尼亞的土地養活不了那麼多人,為了維持均衡,需要你們去犧牲。
“可笑!”領風者們群情激奮。
想通這個邏輯,大家一下子就完成了土地改革必須的前置思想準備和心理建設。
他們要將艾歐尼亞的土地重新分配,讓大家都能地位平等地去做一個人,而不是做一個賤民。
“不過”銳雯比較清醒。
她遊歷過皮爾特沃夫和祖安,也理解透了領風者的理論,所以她知道,這僅僅是領風者未來工作的一個開始。
在實現耕者有其田後,還會有很多問題需要領風者去解決。
比如說
“李維會長。”銳雯提問道:“分地之後,土地如果歸艾歐尼亞的農民私有,那未來會不會再出現土地兼併,再出現大地主呢?”
有地農民也是小有產者。而小有產者之中會源源不斷地產生大有產者。這是市場規律。
如果不加約束地讓自由市場發揮作用,那在二八法則的作用之下,貧富分化就是遲早的事。
“諾克薩斯帝國的那種官營農場。”
諾克薩斯疆域遼闊、文明雜糅,鄉村面貌自然也隨之呈現出了各種各樣的豐富形態:
有地主主導的村社,有貴族掌控的領地,有籽苯家經營的種植園
同時,也有諾克薩斯官方經營的農場。
這種農場在諾克薩斯歷史悠久,最早起源於帝國早期的軍隊屯田制度。
後來隨著時間發展,漸漸地軍官變成了地方行政官,軍戶也漸漸變成了農戶。
他們開墾、耕種的土地也都屬於公田,公田的所有權歸諾克薩斯帝國所有,產出也要按一定比例直接上交國庫,不得自由售賣。
而諾克薩斯的這種官營農場,聽著好像就有些李維說的農業集體化企業的意思。
“但兩者又有很大不同。”李維強調道:“諾克薩斯的官營農場,更像是一種諾克薩斯國家主導下的,絕對計劃經濟的產物。”
“而我們將要建設的農業集體化企業,將會是在計劃與市場共同發揮作用的條件下,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集體所有制公司。”
國營農場,集體企業,其實歸根結底都是一種集體化生產組織形式,只是名字不同而已。
真正的區別是在於——
它們是在計劃環境下,還是在市場環境下的。
如果採取絕對的計劃,那集體企業說白了也就是國營農場;
如果是在市場環境之下,那講究獨立經營、自負盈虧的集體農場,說白了也就是一家集體成員所有的股份制農業公司。
每一個村民,都是這家公司的股東。只是股權不能自由轉讓、買賣而已。
“那”銳雯有點兒糾結地問道:“李維會長,您為什麼建議後者?”
“這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李維說。
如果是在無魔世界,面對這麼一個貧窮落後的農業國,他肯定會選擇計劃下的集體農場。
為什麼?為了快速實現籽苯的原始積累,賺到啟動工業化的“第一桶金”。
一個落後農業國如果既沒錢又缺資源,又沒能力像先進國家一樣對外掠奪那這第一桶金,就只能自己勒緊褲腰帶慢慢積攢。
而計劃下的集體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