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2部分

,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第一六零章 廉政風暴(二)

總體而言,葛沽經營的商人,本分守紀的還是很多。動歪心思的,僅是極其一小撮。

對於特區政府的廉政風暴所懲處的六名劣跡斑斑的商人,大多數守法商人紛紛拍手稱快:

“這種害群之馬,不值得同情!”

“堅決打倒官商勾結,幕後操作!”

“大快人心啊,那幾個傢伙原本就是欺行霸市的混帳!”

遵紀守法的商人,尤其珍惜葛沽經濟特區來之不易的公平經營環境,也非常支援政府的廉政風暴。

按理說,葛沽經濟特區是實行高稅率、高租金,但是在這座城市,各行各業的負擔反而是最輕的。

因為,商人們只需要繳納明面上的賦稅,以及門店、廠房、辦公室的房租,既可以穩定的經營,再也不會繳納各種“孝敬”。

這種良好的環境,是經濟特區之外,很難碰到的。

其他的地區,哪怕是有清官上任,但是清官只能管自己個人,往往是杜絕不了官差們的陰奉陽違。

事實上,封建社會的官府能夠調動的民力向來是有限,徵收的稅率也遠遠低於工業時代。尤其是明朝,由於朱元璋是社會最底層出身,所以他很情緒化的制定了歷朝最低的稅率。

以輕徭薄賦稱著的漢朝也是之十五稅一,而明朝長期奉行的稅率是三十稅一,說是歷朝最低的稅率也不為過。

三十稅一的比例,在明朝農業稅、商業稅等等各項稅收領域。皆是一個比較符合實際的稅率。

農業稅收方面,明廷平均每年徵收3000萬石糧食,而全國的糧食產量是達到10億石。稅率也才是三十稅一。商業稅方面明太祖訂製祖製為三十稅一,萬曆年間逐漸變成六十稅一,年收入低於40兩銀子的小商人免徵商業稅。

照理說,明朝實行歷朝最低的稅率,如果底層官吏真能夠按照朝廷的政策執行。百姓的稅收負擔應該不會太重。

問題是,明朝中後期,士大夫、勳貴、宗室等等免稅特權的階層。大量的兼併了土地,全國八成以上的土地皆是被特權階層兼併。而國家徵收的農業稅方面,還是3000萬石糧食。

甚至。明朝末年國家不斷用兵,財政吃緊的情況下還徵收了——遼餉﹑剿餉和練餉。這三餉是萬曆年間開始啟動,到了崇禎年間,三餉最高達到700多萬兩銀子。

即使加上三餉,明朝整體的平均稅率也是偏低的。

問題是稅收政策,徵收不到特權階層頭上,反而向佔據80%人口,卻只佔有20%田地的底層小地主、自耕農、佃農頭上徵收。

如果說,全國平均稅率是3。3%,對於這些弱勢群體來說。甚至是承受了20%以上的稅率,再加上大地主們殘酷徵收五成以上的田租。本質上,底層的弱勢群體每年只能保留30%左右的收成。年景好的年頭,也只能勉強果腹,年景差的年頭抗壓能力差的佃農、自耕農只能大面積的破產逃荒。

對於小商人來說。朝廷的政策也是美好的,具體執行政策的官差總的壞透了。明朝後期,朝廷的商業稅已經名存實亡,但是具體到官差身上的孝敬,卻是少不了。而這些孝敬,往往是商人經營所得的20%以上。

這樣一來。明朝的普通商人最大的成本支出不是向國家繳納稅收,而是向官員、官差等等階層孝敬的成本。

葛沽經濟特區對於商人產生巨大的吸引力,恐怕不是別的因素,而是葛沽的稅收政策比較公開透明。…;

——普通商業稅3。3%、特殊行業(賭館、妓院)商業稅10%!

除此之外,官府不會徵收其他的稅收,更不會允許官吏們收取孝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