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91部分

千百年來,神秘的趙佗陵墓,一直是嶺南最大的歷史之謎,所有人從史書中,只知道趙佗死後,安葬在南越國的都城———番禺,但其具體地點卻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過去,羊城考古隊根據漢代王陵,距離都城長安100餘公里的線索,把尋找趙佗陵墓的眼光,放在離羊城幾十公里的遠郊山岡。

而就在考古隊的眼皮底下,在離漢代古番禺城僅1公里的象崗,發現第二代南越王墓。

而發現了第二座南越王墓,其他陵墓就真的那麼難找?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趙佗是第一代南越王,統治嶺南近半個世紀,其勢力和影響非常之大,從南越國宮署、王宮御苑等遺址以及他興建的朝漢臺、開掘的越王井等古蹟,便能窺見一斑。

有關趙佗的傳說很多,最神秘的莫過於他的歸宿之地。

漢武帝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趙佗壽終廣州,據推算他壽過百歲,可算中國最長命的帝王。

這是因為趙佗生前曾在多處建造墳墓,出殯當日,只見靈車四出城門,令人分不清孰真孰假。

趙佗墓越神秘,人們對它的興趣越大,越秀山上有馬鞍岡,秦始皇曾因馬鞍崗有“天子氣”,派人開鑿致地中“出血”,以後果然發生趙佗稱王之事。

晉人裴淵說趙佗墓在馬鞍岡,若按此說,則趙佗發跡於斯又葬於斯。

唐代李吉甫在《元和郡縣圖志》中說趙佗墓在禺山(今中山四路忠佑大街城隍廟一帶)。

北宋初南海主簿鄭熊的《番禺雜記》卻載,趙佗墓在白雲山菖蒲澗一帶,據說菖蒲澗有一隻石馬,馬舌上刻有一首詩:“山掩何年墓,川流幾代人,遠同金驃裹,近似石麒麟。”

鄭熊看了古詩,認為趙佗墓在此附近。

宋人蔡如松則認為趙佗墓在越秀山下的悟性寺(又名萬善寺,即今三元宮)。

明清兩代,張詡的《南海雜詠》、屈大均的《廣東新語》均載:“自雞籠崗(今燕塘)至天井(即越王臺,在越秀山),連山接嶺,皆稱佗墓。”

按此說,即從越秀山到白雲山近10公里長的山脈都叫趙佗墓,可見趙佗生前擺下了**陣,使後人一直摸不著頭腦。

上述幾說,從已取得的考古成果看,有些已基本被否定。

如“禺山說”,昔日的禺山一帶,今天已發現了南越宮署遺址(一說秦漢造船臺)和南越國王宮御苑遺址,趙佗大抵不會安排自己葬在宮署、花園裡面。

又如雞籠崗(今燕塘附近),這裡雖有不少土丘,但隨著近年城市建設發展,小山崗已被剷平,毫無痕跡。

至於“白雲山說”,羊城的考古工作者曾多次考察白雲山,至今未發現過西漢前期的遺址和墓葬。

趙佗墓到底,最有可能在哪裡呢?

越秀山!不少考古學者認同趙佗可能葬在越秀山的說法,這也符合古代的“馬鞍岡”、“悟性寺”兩說,理由主要有二。。

第一,越秀山又稱越王山,有“天子氣”,趙佗生前喜歡此山,常至遊覽,死後安排自己長眠於此。

第二,馬鞍岡附近已發現趙昧墓,據研究表明南越國有“聚族而居,合族而葬”的制度,其孫子佔了象崗山,趙佗在越秀山安葬,合乎邏輯。

但推測歸推測,在未有新的考古發現之前,趙佗墓仍是一個謎,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趙佗墓一定比象崗山南越王墓大,文物更加豐富。

這麼一座古墓的價值,自然不是三四億人民幣可以買到的,不過,加上一些戰艦,那就絕對能夠換到韓孔雀的那些資料了。

想到了趙佗墓的重要,韓孔雀嘆了口氣,這麼一座大幕,他是絕對不能去跟羊城市政府搶的。

羊城和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