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沙龍的主要原因。等一眾小夥伴嘻嘻哈哈的吃了會兒東西后,王勃就讓大家把自己在過去一週中想不明白,弄不透徹的五個在英語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一個一個的提出來,然後大家集思廣益,共同解決。
一開始,其他人都不太好意思開口,王勃就只有帶頭。高中階段的英語對他來說實在是小兒科,掃一眼題目,他就知道這道題的考點是什麼,出題者的意圖又是什麼。於是,王勃便以高屋建瓴,同時又深入淺出的方式,從題目的考點,出題者的意圖,此題目的相關變種,從裡到外,舉一反三的給對方解釋了一遍。
“懂了噻,李楊?”王勃問第一個拿出問題的李楊。
“懂了。”李楊點了點頭,面帶感激的道,“老大不愧是老大!我從來沒有如此清晰而透徹的把這個問題弄懂過。現在終於明白啦!”
“賤人,李楊剛才的這個問題你搞懂沒有?”王勃又問唐建。
“我?一開始不太懂,你說了我就懂了。”唐建道。
“ok!那你按照你理解的,把這道題目重新給大家解釋一下吧。”王勃說。
“啊,不會吧?”唐建的臉一下子垮了下來,“老大,你剛才不是說了嘛?我再說一遍,還不是鸚鵡學舌?那又有什麼意思?”
其他人見唐建吃癟,開始幸災樂禍的偷笑,尤其以韓琳的笑聲最為放肆。
王勃瞟了放肆大笑的韓琳一眼,輕飄飄的說:“李楊的下一道題,我不解釋了。改由韓琳韓老師來給我們解釋哈。”而後他又看向其他幾個又開始對韓琳幸災樂禍的人說,“你們先別得意得太早。每個都有當老師的機會,而且是必須當。李楊的下下個問題,曾思琪,就由你來給大家解釋吧。”
對知識的理解通常有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自己懂;第二個層次,不僅自己懂,還能讓別人懂,尤其是讓不如自己的人懂。自己懂簡單,一般能理解就能搞懂,但讓別人,尤其是比自己差的人懂就不那麼簡單了。這需要對一個問題進行深層次的理解和思索,將整個前因後果,最基本的原理想透徹,想明白,然後組織語言,深入淺出的講出來,就相當的考教一個人的工夫了。遺憾的是,絕大多數的學生,包括很多尖子生,僅僅停留在“自己懂”這一層次。
當然,這跟中國學校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以及以分數和升學率為綱的教學目的不無相關。老師們只講結論,不講推論,只注重結果,不太注重思索的過程,只需灌輸和填鴨,很少讓學生和自己,學生和學生進行爭辯和互動。學生們大多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不少老師也一樣,只曉得照本宣科,不懂啟發性思維。這樣的結果就是中國的學校培養了數量巨大的考試機器。考試機器在高考完的那一剎那,對學習的興趣便戛然而止,從此對書本,對知識提不起興趣,甚至厭惡之極。這從無數人高考過後就開始狂歡似的扔書,撕書和燒書就可見一斑。終結了學習興趣的高中生一進入大學,接下來自然而然的就是60分萬歲,61分浪費,泡妞上網,喝酒打牌,放縱享受那被壓抑,被約束,被禁錮了十二年的人生!
而王勃在自己所搞的“英語沙龍”上的學習呢,卻伴隨著玩耍和笑鬧,帶著飲料瓜子,曬著太陽,吹著暖風,人人平等,沒有權威,大家可以相互討論,不管懂與不懂,都可以各抒己見,哪怕說錯了也無人指責和嘲笑,即便有,那也是善意的調侃。
對參加沙龍的所有人,包括王勃本人來說,這都是一種新奇的,與眾不同的,完全迥異於過去在教室單純聽老師講,或者憑個人的智力獨自思索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氛圍。這裡沒有老師,缺乏權威——但大家都可以當老師,也有機會當老師,去和別人分享自己的心頭所想,自己思考的成果,並在講述的過程中獲得一種平時無法獲得的滿足感和“為人師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