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臣僚、兒子,都沒他那麼能幹,遼東政權就會產生哪怕是短暫的一段“硬直期”,趁勢而取,良機難再。
是勳光提了公孫康了,沒提公孫恭,因為這個公孫度的小兒子,他此番出使襄平的時候,恰在外郡,沒能見著。但更重要的是,根據史書所載,公孫康去世後便傳位兄弟公孫恭,然而公孫恭身體病弱,甚至“陰消為閹人”——徹底喪失了生育能力——公孫康之子公孫淵趁機悍然發動政變,搶了班,奪了權。所以除非有驚天大逆轉,否則此人更不足慮。
是勳跟曹操提這事兒,就是希望能夠在幽州保持一支力量足夠的機動兵馬,可以因應時局的變化,隨時發兵遼東,牽絆住公孫家,以待朝廷大軍來援,將之一舉蕩平。曹操沉思良久,勉強點了點頭,然後問是勳:“以誰為將鎮幽?”
其實是勳提出這個建議,還有更深一層的考量,那就是在幽州放一大將,就等於隱性地分化了自己手中的兵權,則中樞將不會再起疑慮。既然如此,對於派誰為將鎮守幽州,他更不能發表個人意見了——“勳無所屬,唯主公之命是聽。”
曹操繞著圈子踱了幾步,又抬起頭來瞟一眼是勳——曹老大精明著呢,是勳在顧慮些什麼,為何獻此謀劃,他心裡如同明鏡一般。既然如此,那就必須放一個有威望、能服眾,既肯服從是勳的指派,又不至於文武徹底沆瀣一氣的將領。他原本屬意高覽,可是想想高覽終究是降將,威望不足,只好罷了。曹洪呢?也不成,威望倒是夠了,但就他那火爆脾氣,哪怕跟是勳再說得來,也必然不肯甘心聽命啊。
最後決定:“以於文則為中郎將,助卿守幽。”留下於禁吧,此人雖非軍中大將,資歷、威望也逐漸培養起來了,尤其他能整兵,講原則,暫且留在幽州最為合適。按照曹操的想法,不見得公孫度短期內就會掛,那乾脆讓于禁跟幽州募兵整軍,我若南方戰事吃緊,就可命其將兵南下守許,方便把許都的後備兵馬都調到前線去。說白了,幽州正好當預備軍基地。(未完待續。。)
第三十章、用武之地
一切安排妥當,曹操便率領大軍,凱旋許都。說也奇怪,臨到要走了,郭嘉的病勢突然大有起色,竟然能夠乘坐馬車,跟上行軍的隊伍。曹操挺高興,正好把郭奉孝帶回許都去,請華佗好好診治、調理;是勳卻不禁冒了點兒冷汗,心說幸虧我沒將實情全盤告知郭嘉……
但是誰都沒想到,這竟然只是迴光返照而已,大軍才入冀州界,郭嘉就又躺倒了。曹操竟然為此停下大軍,四處延醫為郭嘉治療,然而郭奉孝連續發了三天的高燒以後,終於一命嗚呼。曹操悲痛萬分,幾番哭倒在地——沒想到啊,來的時候奉孝是騎馬隨行的,回去的時候,竟然只能帶著他的遺體……
在繼續啟程返回許都的路上,曹操先後給荀彧、是勳、夏侯惇等未隨軍的重臣寫了十多封信,無一例外都花大篇幅抒發自己的哀痛心情,緬懷郭嘉昔日的功勞。他在給荀彧的信中說:“諸君年皆孤輩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後事屬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
那意思是說,你們都是我的同齡人,就郭嘉年紀最輕,我原本想等天下平定以後,就把身後之事(輔佐繼承人的重任)託付給他,沒想到他竟然比咱都掛得早啊。
當然啦,給是勳的信中不會這麼說,因為是勳雖然跟曹操同輩,年紀卻小了將近一半——是勳本年虛歲才剛三十,要是論起真實年齡來,其實才二十八——郭嘉在他面前都是大哥哥了。曹操總不能說:“天下事竟。欲以後事屬之。今既夭折。則能輔吾子者,唯宏輔也夫!”人已經死了,可以公開說我將來打算讓他輔佐兒子,人還在呢,這話就不能提前說,否則對是勳、對自己,乃至對曹家,都不是好事兒。
數日後大軍返回許都。五官中郎將曹昂率百官郊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