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座深山之中,有一片竹林,竹林深處有一所小茅屋,住著一位禪師。這位禪師每日裡除了修禪,便是與竹林為伴,生活平淡而靜謐。
一日,禪師正在竹林中打坐,一位行者偶然路過,看見禪師寧靜的神態,不由得駐足觀看。
行者向禪師請教:“禪師,我看您每日在這竹林中,如此安詳自在。但弟子愚鈍,總有些疑問。您說人非有品不能閒,這個品究竟是指什麼呢?”
禪師微微一笑,沒有立刻回答,而是指了指旁邊的竹子,說:“你看這竹子,它為何能如此挺拔?”
行者看了看竹子,搖了搖頭。
“因為它心無旁騖,沒有雜念。有品之人,就是能超越紛擾,了脫生死,心無掛礙。只有超越了‘了脫’的境界,才能真正地閒下來,否則閒下來反而會痛苦。”禪師緩緩地說。
行者若有所思,點了點頭。
“還有,古人曾說:‘小人閒居為不善’。這並非說閒居的人一定會做壞事,而是說一個人如果閒居久了,沒有積極的生活態度和目標,就容易滋生懶惰和放逸之心。”禪師補充道。
行者聽後默然良久,深深一拜:“弟子受教了。謝謝禪師的開示。”
此時,竹林中風起,竹葉輕舞飄落。陽光透過竹葉的縫隙灑在地上,形成一片片斑駁的光影。禪師與行者相對無言,心靈卻彷彿在這一刻相通。
行者離開後,禪師繼續在竹林中打坐。他知道,修行的道路漫長而曲折,但只要心境如這竹林一般清淨無染,那麼無論世事如何變遷,內心都能保持一片寧靜。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禪師在這竹林中度過了無數個春秋。他的面容雖然日漸蒼老,但眼神卻始終明亮如初。他時常想起那位行者,以及他們之間的那次對話。他知道,自己已經超越了‘了脫’的境界,心中無有掛礙,能夠真正地閒下來。
然而有一天,一場山火席捲了整片竹林。當禪師走出小茅屋時,他看到的是一片焦土和被燒焦的竹子。他的心中並沒有太多的悲傷和惋惜,只是淡淡地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他知道這是修行的必經之路,也是人生的一種象徵:一切的美好和繁華終將逝去,唯有內心的平靜才是永恆的。
禪師拿起身邊的鋤頭,開始在廢墟上重新開墾。他知道,這片土地將會再次長出竹子,這片竹林也將會再次成為他的家。他相信生命的力量,也相信自己的修行並未白費。
在日出日落的交替中,禪師的辛勤努力終於換來了新的竹林。這片竹林比以前更加茂盛,竹葉在風中搖曳生姿,彷彿在向禪師致謝。而禪師也在這片新生的竹林中繼續他的修行生活,心境一如既往的寧靜和淡泊。
每當有新的行者路過這裡,看到禪師與這片竹林時,都會被他的神態所吸引。他們向禪師請教人生和修行的真諦時,禪師總是會微笑著指向那片竹林:“看那竹子,它經歷了多少風雨,但始終保持挺拔的身姿。人生也是如此,無論遭遇多少困難和挫折,只要心境如那竹子一般堅韌不屈,就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