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9部分

書為臣之事,不可如傳,此實錄之謂也。而名同帝王,故自帝王之籍,不可以不稱紀,則追王之義。

【新載 舊章】張衡《表求合正三史》曰:臣伏見陛下思光先緒,以典籍為本;而史書枝別條異,不同一貫。建武以來,新載未就。杜預《春秋序》曰:其發凡以言例,皆經國之常制,周公之垂法,史書之舊章。

【嗣書 續記】《左傳》曰:齊崔杼弒莊公,太史書曰:“崔杼弒其君,”崔子殺之。其弟嗣書,又殺之。而死者二人。《東觀漢記》曰:班固徵詣校書,除蘭臺令史,遷為郎,典校密書令史。卒前所續《史記》也。

【微文 隱切】班固《典引》曰:永平十七年詔曰:司馬遷著書成一家言,揚名後世。至以身陷刑之故,反微文諷刺,貶損當代,非誼士也。《魏志》曰:明帝問王肅司馬遷以受刑之故,內懷隱切。著《史記》,非貶孝武,則令人切齒。

【述漢 遵周】《東觀漢記》曰:時人有上言班固私改作《史記》,詔下京兆收系。固弟超詣闕上書,具陳固不敢妄作,但續父所記述漢事。杜預《春秋序》:仲尼因魯策書成文,考其真偽而志其典禮,上以遵周公之遺制,下以明將來之禮法。

【書名 循理】《左傳》曰:鄭為遊楚亂、罕虎、公孫僑、公孫段、印段、遊吉、駟帶私盟於閨門之外,公孫黑強與於盟,使太史書其名,且曰《七子》。《晉中興書》曰:仲尼遂因魯史而書陽秋,皆循理而動,著為實錄。

【方冊 直書】《家語》曰:葉公問政於孔子,孔子曰:“文武之道,布在方冊。”杜預《春秋序》曰:四曰盡而不汙,直書其事,具文見意,丹楹刻桷。天王求車,齊侯獻捷之類,是也。

【八書 十志】《史記》曰:遷為太史,著十二本紀十表八書。《東觀漢記》曰:蔡邕徙逆方,上書求還,續成《十志》。

【書言 掌命】《禮記》曰:天子玉璪十有二斿。朝日東門之外,聽朔南門之外,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周官》:內史掌書王命,外史掌四方之志。

【掌邦國 建侯王】杜預《春秋序》曰:《周禮》有史官,掌邦國四方之事。《漢書》曰:《漢書》敘帝皇,列官司,建侯王。張晏注曰:十二紀百官表及諸侯王表也。

【別異同 明得失】杜預《春秋序》曰:記事者以日系月,以月系時,以時系年,所以紀遠近,別同異也。子夏《詩序》曰:國史明乎得失之跡,傷人倫之廢。

§詩

【唐太宗文武聖皇帝《詠司馬彪〈續漢志〉詩》】二儀初構象,三才乃分位;非惟樹司牧,固亦垂文字。綿代更膺期,芳圖無輟記;炎漢承君道,英謨纂神器。潛龍既可躍,術免奚難致;前史殫妙詞,後昆沉雅思。書言揚盛跡,補闕興洪志;川穀猶舊途,郡國開新意。梅山未覺朽,谷水誰雲異;車服隨名錶,文物因時置。鳳戟翼康衢,鑾衡總柔轡;清濁必能澄,洪纖幸無棄。觀儀不失序,遵禮方由事;政宣竹律知,時平玉條備。文囿雕奇彩,藝門蘊深致;雲飛星且流,風揚月兼至。禋類遵令典,壇壝資良地;五勝竟無違,百司誠有庇。我皇承暇景,談叢引泉秘;討論窮義府,看核披經笥。大辨良難仰,小學終先匱;聞道諒知榮,含毫孰忘愧。

【晉潘岳《於賈謐坐講〈漢書〉詩》】理道在儒,弘儒由人;光矣魯侯,文質彬彬。筆下摛藻,席上敷珍;前疑惟辨,舊史惟新。將分爾史,既辨爾疑;延我僚友,講此微辭。

§表

【梁沈約《上宋書表》】若不觀風唐代,無以見帝媯之美;自非睹亂秦餘,何由知漢祖之業?是以常言未記,爰動天情,曲詔史官,追述大典。若夫英主啟圖,名臣建績,拯世夷難之功,配天光宅之運,亦足以勒銘鐘鼎,昭被方冊。臣遠愧南董,近謝遷固,以閭閻小才,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