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8部分

徒櫟陽,孝公徒咸陽。)後都咸陽,漢都長安。《東觀漢記》曰:光武中興,都洛陽,又於南陽置南都。三國時,《魏略》雲:魏以長安、譙、許昌、鄴、洛陽為五都。《吳志》雲:吳都鄂,後遷建鄴。《蜀志》雲:蜀都成都。《晉書》雲:晉都洛陽,至永嘉南居建康。(建康今潤州江寧縣。宋齊梁陳並同居建康,梁元帝及後梁蕭察,又別居江陵。晉亂,有十六國,各建都邑。前涼張軌都敦煌,後涼呂光都姑臧,南涼禿髮烏孤都樂都,西涼李暠都酒泉,北涼沮渠蒙遜都張掖。前燕慕容廆初都和龍,後徒薊,又徒鄴;後燕慕容垂都中山;南燕慕容德都廣固;北燕馮跋都和龍。前秦苻堅、後秦姚萇並都長安,西秦乞伏國仁都定樂。前趙劉聰都平陽,後趙石勒都襄國,至石季龍都鄴。後蜀李特都成都,夏赫連勃勃都統萬城。晉永嘉南遷後,魏據有中原。初都代,後徒洛陽。至文帝遷長安,孝靜帝遷鄴,號東魏;北齊高洋以鄴為上都。晉陽為下都。西魏禪周,周禪隋,隋並都長安。隋高祖營大興城,後徒居之,更名曰長安,即今西京城也。隋煬帝遷洛陽於故周王城南,封伊闕,即今東都城也。)唐虞以前,都名不著;自夏之後,各有所稱。《白虎通》雲:夏為夏邑,商為商邑,周為京師,是也。《公羊傳》曰:京師者何也?天子之所居也。京大也,師眾也,言天子所居,必以眾大言之也。

§事對

【天府 帝畿】《漢書》曰:劉敬說上都關中,上疑之。左右大臣皆山東人,多勸上都洛陽,曰:“東有成皋,西有崤澠,背河向洛,其固亦足恃也。”張良曰:“洛陽雖有此固,其中小,不過數百里;也薄,四面受敵,此非用武之國。夫關中,左崤函,右隴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獨以一面東制諸侯,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也。”班固《西都賦》曰:華實之毛,則九州之上腴焉;防禦之陰,則天下之奧區焉。是故橫被六合,三成帝畿。

【帶涇 貫渭】班固《西都賦》曰:漢之西都,在於雍州,實曰長安,帶以洪河涇渭之川。《三輔黃圖》曰:秦皇兼天下,都咸陽,渭水貫都,以象天漢;橫橋南度,以法牽牛。

【作豐 營洛】《毛詩》曰: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於崇,作邑於豐。《漢書》曰:昔者周公營洛邑,以為在於土中,諸侯藩屏四方,故立京師。

【三毫 二週】皇甫謐《帝王世紀》雲:殷有三毫在梁國,一毫在河南也。谷熟為南亳,即湯都也;蒙為北亳,即景亳,湯所盟地;偃師為西亳,則盤庚所徒也。《史記》曰:五赧時東西周分境,王赧徒都西周。

【千里 四縣】《白虎通》曰:京師者何謂也?千里之邑號也,法日月之徑千里。《周禮》曰:四縣為都,以任地事。

【居邰 徙雍】《三輔故事》曰:周后稷居邰,公劉遷豳,亶甫遷岐山之陽。《三輔黃圖》曰:秦德公自汧徒雍。

【法日 象漢】法日事,見千里注,象漢事,見貫渭注。

【再徒 五遷】《呂氏春秋》曰:一徒成邑,再徒成都,三徒成國。《尚書》曰:盤庚五遷,將徒毫殷。

【澗瀍 河洛】《尚書》曰:我乃卜澗水東,瀍水西,惟洛食。左思《蜀都賦》曰:崤函有帝皇之宅,河洛為王者之裡。

【建瓴 定鼎】《漢書》曰;秦中,形勝為國也。地勢便利,以加兵於諸侯,譬猶高屋之一建瓴水也。《帝王世紀》曰:武王伐紂,營洛邑而定鼎焉。今洛陽西南洛水北有鼎中觀,是也。

【伊洛 崤函】傅毅《洛都賦》曰:尋厲代之規兆,仍險塞之自然,決崑崙之洪流,據伊洛之雙川。《漢書·張良》曰:夫關中左崤函,右隴蜀。

【統四方 兼六合】《五經要義》曰:王者受命,創始建國,立都必居中土,所以總天地之和,據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