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
第178章 福船(下)
福船,是指福建所產的一種尖底海船,這種海船首部尖,尾部寬,兩頭上翹,首尾高昂。它的兩舷向外拱,兩側有護板。福船的船體高大,上有寬平的甲板、連續的艙口,船首兩側有一對船眼。船首高昂,又有衝擊裝置,往往是乘風下壓就能犁沉小型敵船。
託當年一代梟雄陳友諒的福,朱元璋對造船技術十分重視,這也難怪,當年老朱在與老陳水戰中吃了不少虧,連命也差點搭進去。在朱元璋的鼓勵之下,明代初年曾出現造船的第一次高峰期。
經過初年積極充實軍備、建造戰船,僅沿海一帶的戰船就有五千艘左右,大部分是福船,如果加上沿江臨河的戰船,明代的戰船總數就更多了。當年明軍出兵遼東,就是靠海船運輸軍糧,現在黃河氾濫成災,山海關一地的駐軍的軍糧也只能靠海運來補充。
不過,明朝沿海的倭亂一直都沒有停過。由於明朝厲行海禁,片板不得下海,沿海一些漁民和海商沒有海路,就與倭寇勾結,開展走私活動。到了建文年間,朝廷被四處的叛亂搞得焦頭爛額,自然就無力顧及海防。而這些倭寇見機就組成劫掠隊,在沿海打家劫舍殺人放火,甚至連官船也敢劫。為了避免被劫,負責運糧的就只能是高大的戰船——福船。
當然,這些福船本該運糧北上到山海關一帶的,卻突然這大沽附近出現,肯定有蹊蹺,萬磊讓軍隊退離海邊,避開戰船的火炮射程,再細看個究竟。如果對方上岸攻擊,那就怪不得北平軍自衛反擊了。雖然北平軍沒有戰船,不過陸戰還是有把握的。
由於渤海灣多淺灘,大沽口一帶又無港口,這些福船在離岸幾十米的地方就止步不前了,只有幾條小船被放了下來,並打著一面白旗向岸邊駛來,似乎真不是來打仗的。萬磊見狀,也讓人在一個空曠的地方豎起軍旗,設為中立地區,用以會面和談判。
很快,小船就登了岸,萬磊用望遠鏡一看,就看清了來人的真面目,居然是劉夫人親自帶隊,他不由得感嘆:這老女人真是夠大膽的,就不怕被捆起來?
感嘆歸感嘆,萬磊還真不會對劉夫人下手,畢竟順天府最缺的是合作伙伴,他不想自壞聲譽。另外,這十幾條福船上肯定有幾萬石糧食,他還想把它們拿下來被充糧食缺口,所以帶著趙雪兒和二十精忠衛成員,打馬先到談判地點等候。
劉夫人一行人約有十幾人,他們也緩緩向談判點而來。由於是臨時設立的,談判點只有一張桌子幾張椅子,怎麼看都不像是正式的會場。不過劉夫人也沒計較這些虛的,跟萬磊打了聲招呼,就坐到了他的對面。
“不見才一個來月,劉夫人的家當越來越多了,膽子也越來越大了。”萬磊一語雙關地說道。
“不敢當不敢當,萬公子也越來越精明幹練,且兵強馬壯了。”劉夫人道,且一副笑面虎的樣子。
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對方陪了笑臉,萬磊也懶得再提不久前那些齷齪事,只是沒好氣地說道:“劉夫人您帶這麼多戰船來,不是為了顯擺吧?”
“哪裡哪裡,這些戰船是撿來的破爛貨,不值一提。”劉夫人一努嘴,笑容中帶有好一陣得意。
“撿來的?劉夫人真是貴人啊,隨便挑挑撿撿就能撿到好東西。”萬磊也笑了,當然,他不會傻到認為這些船真的是撿來的。
這年頭,北方缺糧的不只是順天府一帶,還需要從南方向遼東、永平一帶調集軍糧,但河運不通,唯有取道海路,經渤海運輸,繞遠路不說,還因為風lang太大,又有倭寇襲擾,很不安全,出動十艘戰船能有八艘平安到達,這就算是不錯的了。
所以說,走海運看起來很美好,但是風險太大,一旦失事沉船,朝廷若是處罰運糧官,未免顯得太過苛嚴,沒人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