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順天府的實際主導者,萬磊為了糧食安全問題愁得頭都大了。好在現在時間還早,還能搶種一季秋大豆什麼的,雖然時間緊,收成可能不會太好,不過總比什麼不種強。也可以把地翻翻,一個月後種冬小麥,爭取明年早一點收穫,早一點告別糧荒。
讓萬磊怨念的是,紅薯玉米土豆等高產作物還沒有引入,不然搶種一季紅薯,也不至於擔心要捱餓。另外,萬磊最愛吃的辣椒也還在美洲那邊,想吃都吃不到,每每想到這,他都恨不得馬上組織一支船隊去美洲探險。
不過,出海探險一事只是腦子裡的幻想,現在順天府連條像樣的海船都沒有,還想出海跨重洋?那只是笑話而已。另外,中原還是個自給自足的小農社會,沒啥缺的,也就沒有走出去的原動力。
這天一早,萬磊帶了趙雪兒等一干徒弟,打馬離開北平城,出城去視察邊境。當然,首要任務是測定順天府的海撥,斷定順天府被黃河洪災波及到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有可能遭災,也好早做準備。
官道上難民增多了,還有一些拖家帶口。萬磊不用問知道,這些人是從黃泛區過來的,家被水淹了,不是南下逃命就是北上逃荒。萬磊從難民隊伍中找了幾個年紀較大的父老一打聽,才知道黃泛很大,從河南到山東,綿延上千裡,數十萬百姓遭災。
重災區是河間和保定兩府,這兩大府地處黃河下游,黃河一決口,滾滾的洪流一夜之間就吞噬了大部分良田和無數村莊,數萬百姓不幸遇難,數十萬百姓流離失所,只得四散逃難。
不過,由於黃泛區太大,朝廷的救濟糧無法運到黃河以北,而黃河以北的百姓又被黃泛區擋住了無法南下,只得在保定府北部一些沒有受災的地區流lang,一面以乞討為生,一面等候朝廷把救濟糧發下來。
可是,保定府似乎有意於見死不救,從知府到各知縣,從府城到各縣城,沒有一個放粥救災的。而且由於順天府把保定府的糧價炒高了,一些糧商又在囤積居奇,那些沒受災的百姓又吝嗇自家的糧食,不肯施捨。難民無以為食,只得背井離鄉,進入順天府。
然而,順天府的百姓都成了北平城的市民,四處連個村落都沒有,他們想乞討都沒處去,一些道德低下的就當起了偷糧賊,不過大部分難民都是順民,在路口聽說北平城設有安置點,不只有地方住,還有吃的,他們就結隊北上。
問明災情之後,萬磊一行人又打馬沿官道南行,很快就來到了與保定府交界處。在一座界橋上,有近千北平軍在駐守,還設了路障。界橋對面還有密密麻麻的人頭在湧動,少說也有幾千人。
之所以有這麼多集中到這裡,除了這裡有粥放之外,這裡也是辦理入境登記手續的辦事點。難民被問明姓名籍貫和是否願意加入順天府籍等問題之後,再畫押登記,然後簽發良民證,放行入境。
准許入境的難民在喝過一碗粥之後,才被組織起來,在軍隊的押送下結隊北上,以杜絕各類不必要的治安事件。
如果沒有得到良民證就私自入境的難民,全部視為小偷,一被北平軍的巡邏隊發現,就捉起來押送到北平城去當奴工。正是由於管理嚴格,很多難民都自覺地在入境處排隊等候,秩序也算井然。
萬磊讓赤心等人分散出去搞實地測量,只留趙雪兒在身邊保護。他跟負責入境事宜的軍隊領導交談了一會,發現沒出什麼問題,又勉勵了他們幾句,這才來到入境處,視察入境手續的辦理情況。
入境處的工作人員都是北平軍中的各級政委,覺悟也不低,只是檢查難民身上有沒有帶違禁物,並不會藉機卡要以中飽私囊。再說了,這些難民都是最貧苦的百姓,身上也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
“哥,你看。”趙雪兒一指對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