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不群吐一口仙元,換來一口天地元氣,以此吐故納新,與天地交織法理。
這便是一次修行了。
嶽不群的仙元為何物?
此乃嶽不群練就元神,三魂七魄融匯,法力與內力真氣交匯合一後而生。
如此便練就了仙元。
仙元比之原本的法力和真氣,就相當於染料與清水,更為粘重,也更加的強大。
仙元更可做萬法之根,能將法術化腐朽為神奇。
這般說吧,同等的量,以法力催動一門火法只能點燃一枚燭火,而藉由仙元,這門火法則可以燒過萬頃,還是水面。
如此對比下,便可知未證元神與證就元神的差別。
不過,這也是得嶽不群將一應法力與內力真氣都給化作了仙元后才能說道說道。
因此,他閉關一月,將自身法力與真氣全數練做仙元,如此才堪堪具備了一位元神的實力。
當然,元神有怎樣的實力他也不好確定,畢竟在此之前,他也沒有見過元神。
嶽不群如今的肉身也已換做元神。
他的元神即是肉身,也是元神。
只不過,嶽不群此刻有一點疑竇。
那就是,這一世的模擬人生結束後,他究竟是以元神迴歸大明,還是以其他方式回大明。
這可是有極大的差別。
若是以元神回大明,那麼他便無需再在大明修行,即刻便是元神。
若是以其他方式,比如魂魄的形式回到大明,那他便得重修元神,而且也反應一事,那就是“仙緣”之中所得修行為“假”。
畢竟元神修為不比陰神與陽神,不止於精神,更在於肉身物質。
當然,依照嶽不群猜想,“仙緣”應當會讓他元神歸於大明。
元神之修為已然得證,雖然跟武功一樣,若長久不習練,元神也會退步,跟不上天地自然之法,但元神仍存,不會缺失。
畢竟元神為三魂合七魄有得,自然不會分化瓦解。
只不過有一點疑慮之處。
那便是大明的肉身亦有七魄。
如若合了此間七魄的元神回大明,是否還要再合一遍七魄。
這就是個不小的問題。
而且嶽不群此刻也面對起了早就想到過的一個問題。
那就是這副肉身是否就是他自己。
亦或者可以將之看做是他自己的轉世身。
否則三魂如何能這麼契合於七魄?
而後就要考慮一個更為刁鑽的問題。
那就是一個人,一個生靈,究竟是以三魂為憑還是以七魄為“我”呢?
這個問題能讓無數人頭疼。
但嶽不群卻已知曉。
人以三魂為“我”,卻需得七魄壯“我”,固“我”,否則三魂無所依託,也將黯然消散。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曾經一直縈繞在嶽不群的心底,那便是三魂是由七魄而生,還是七魄因三魂而有呢?
這個問題怕是這世間許多人都無法給出一個準確答案。
嶽不群卻在多年的觀天觀世間後知曉,先有得七魄,而後才有的三魂。
七魄為舟,三魂為擺舟人,先有了七魄,才有三魂登上這隻扁舟。
總之三魂七魄之論,嶽不群如今已經寫成一篇文章,就在這一月之中,寫了足足三萬六千個字,將他所瞭解的三魂七魄說了個遍。
接下來的講道主講便是這個。
尤其是他練就的元神本就是這三魂七魄之論而有。
所以讓世人知曉他的道法,便在這三魂七魄了。
大風一百零六年,六月初一。
東都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