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陳方垠陳老大人動氣也不是沒有道理。
要知道紹興知府姚務本就是陳方垠的學生,姚務本見了陳方垠可是得喊一聲恩師的。
國朝以文教興天下,尊師重道在讀書人心中自然是第一位的。姚知府沒能親自迎接陳方垠,這讓陳老大人十分不悅。雖然事出有因,但終歸是姚知府做的不對。
“如果沒有其他事情,某便不打攪老大人休憩了。”
裴千戶十分識趣的衝陳方垠行禮告辭,帶著一眾軍士離開了府衙。
姚知府不在府衙,府衙中的一應接待事宜自然就落在了孫同知的身上。
孫同知雖然對這個姚知府的恩師沒有什麼好感,但面上的工夫總歸還是要做的。
他親自把陳老先生迎至後衙,命僕人收拾出了一個整齊的跨院,又分了四個婢女侍候老大人的起居。
別管心中如何想的,孫同知面上的態度很好,讓人挑不出毛病來。
陳老大人面色這才稍稍和緩,與同知大人閒聊了幾句。
乍看來同知和提學官品級相差不大,但實則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同知作為知府的副手,只有在知府卸任離任時可以暫時處理一府的事務。一旦朝廷委任的新任知府抵達府城,同知便得乖乖的把印信交出繼續輔佐新知府。雖然也有同知直接轉正的情況,但機率極低。所以同知和許多副手一樣是個很悲催的官職。
而提學官就不同了,其品級雖然不高卻執掌著一省學政大權。院試,歲試,科試,乃至鄉試都由其一人主持。
本省學子一旦最後進士登科,不論是外放縣令還是到翰林院混資歷打的都是提學官的標籤。這些都是隱性資源,提學官本人即便一時用不上也可以蔭及子孫。
提學官陳方垠陳老大人按臨紹興府的訊息一傳出去,立即在府城學子圈中引起了軒然大波。
今年大宗師來的時間格外的早,這大大出乎了學子們的意料。
那些提前準備好拜謁詩詞的學子還好,至於兩手空空的人只能臨時去找家族的前輩潤筆了。拜謁考官,這也算是大明士林圈子中一個半公開的潛規則,不足為奇。
可是讓這些學子頗為失望的是,大宗師按臨紹興後便住進了府衙。除了偶爾去往學廟祭拜聖人,督導府學生員外,幾乎不怎麼露面。
十年寒窗苦,一朝天下知。對於讀書人來說取得功名是人生最為重要的事,也是從一介白衣轉為朝廷命官的關鍵轉折點。在大明朝,不會有人管你讀書多麼刻苦,學問多麼高深,這是個只看結果的時代。。。。。。
若是讀書人不能考取功名,只會被嘲笑是百無一用的書生。相反,若其金榜題名,哪怕獲得的只是秀才功名也會被親朋好友禮尊一聲相公老爺,享受徭役賦稅全部免除的頂級待遇。
這其中的差別,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而決定秀才功名歸屬以及鄉試資格的便是各省的提學官。
。。。。。。
。。。。。。
第六十三章 營造一場偶遇(二)
(求收藏,求推薦票!感謝書友無念傷辰的打賞!)
對於學子來說,不論前面的縣試、府試考的多好,如果院試不能取得好的成績,一樣拿不到秀才的功名。理論上便是縣試、府試的案首也有院試落榜的可能。當然這種可能性很小,且往往是由於學子衝撞大宗師導致厭惡所致。
大宗師不僅可以決定院試誰人上榜,還可以裁奪新科生員的等級。在大明入縣、府學者分為廩膳生員、增廣生員、附學生員。廩膳生員的地位最高,數量最少,剛剛獲得秀才功名的生員很少直接就被點選,往往需要透過歲試、科試的考核才能獲得。增廣生員的地位較低,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