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組組長林傑陪同下來到茶園二村。該村的群眾看到兩位嘉興來的同志,全村空氣一下緊張起來,三五成群,議論紛紛。有的人猜測說:“政府已確定我們移嘉興了。”有的乾脆煽動說:“叫我們去送死,我們堅決不幹。”晚上七點鐘,林傑通知幹部開會,近500人的茶園二村老老小小都湧向街道巷口,他們一見林傑就把他圍了起來,開始只有幾個人,很快增加到幾十人,最後一百多人,逼著林傑表態,要改換地點。林傑向大家反覆進行解釋。已經失去理智的茶園二村群眾,特別是那些抱著小孩的婦女,連聲叫著:“我們不能讓兒子去送死。”
林傑被逼得退到一家農戶的廳堂中,不知誰竟把這戶農家的煤油燈給吹滅了,那天沒有月亮,屋中一片漆黑,也不知是哪位年輕人,喊了一句:“他叫我們去死,我們今天先把他打死。”這時,林傑被亂拳打得退到了天井。林傑想,這時如與群眾抗爭,必死無疑,他便從天井中的後門跑了。群眾見林傑跑了,邊鬨鬧,邊喊打,一直追到茶園區工委。當時區委同志全部下村,樓下空無一人。林傑慌亂中就往樓上逃,他闖進一間辦公室,見到正在開會的縣公安局四位公安人員。大家見林傑臉色蒼白,連話也說不出,縣公安局工作組王英士連聲問林傑什麼事時,茶園二村[遷移]的幾百群眾也趕過來了。當王英士上前去攔住群眾時,結果茶園二村的群眾把王英士也給包圍起來了。後面幾個小夥看到王英士身上有槍就叫喊起來,這一下,群眾鬨鬧的目標一下轉到了王英士身上。有的人高聲叫著:“把帶槍的人拉出來。”剛巧,駐紮在茶園區委修建新安江鐵路的鐵道兵團一連武警都在區機關,在他們的勸解阻攔下,王英士倖免未被茶園二村的群眾拉出去。只是在混亂中,武警部隊的戰士和王英士及其他公安人員都一起捱了打。
茶園二村“5·13”事件傳到了梅城,建德專署移民辦徵得浙江省民政廳的同意,茶園二村遷移從嘉興縣王店鄉改為富陽縣金橋鄉。從魚米之鄉調到了當時有句“好米出不在富陽,好水流不到富陽”的窮地方。並且規定,在5月底前,一定要搬到安置點。
1957年茶園二村的“5·13”事件,如在新安江水庫移民浪潮中砸下了一塊巨石,給移民潮撞擊出層層浪花。
茶園二村“5·13”事件宣告了遠遷遷移第一個試點的徹底失敗。這一失敗為移民工作增加了難度。這一失敗,也為1958年建德地委徹底推翻20多萬原遷移民安置方案增加了籌碼。這一失敗也成了1958年初建德地委某些人積極推行極“左”思潮的理由。最終帶來的損失不是他們這些掌權者,帶來最大的不幸是不知多少新安江水庫移民失去了良好的生存環境,讓他們品嚐移民不平凡路上的辛酸。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2.遠遷試點失敗(3)
原規劃在嘉興專署嘉興縣、德清縣、武康縣、餘杭縣、臨安縣等地安置6萬名新安江水庫移民的任務就成了一大懸念。
自從茶園二村1957年“5·13”事件後,1957年反右擴大化,中國大地的政治空氣日趨狂熱,移民的走向如何?浙江省建德專署一些極“左”思潮的人,對遠遷的試點熱情雖然逐日趨冷。但是原遂安縣遷金華專區;淳安縣遷嘉興專區的既定方針沒有變;遠遷的試點還在繼續進行。
發生在我故鄉的倒流移民,我如今也歷歷在目,自從茶園二村發生的“5·13”抗移事件之後,承擔新安江水庫移民的浙江省人委責任部門浙江省民政廳壓力很大。嘉興專署6萬移民定點確定不下來,拖了新安江電站建設的後腿,這對中國工業起步將造成巨大影響,這責任誰也負不了。浙江省民政廳把我們屏峰鄉泗渡洲村作為安置在嘉興專署武康縣秋山鄉玉龍村的試點。
“泗渡洲”村名三字全有水,其意是四源相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