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是得自《太平清領書》。《太平清領書》全書一百餘卷,才是真正的包羅永珍,無所不有,為道門鎮運之法,與我南華宗的《南華經》相比也不逞多讓!我宗的《南華經》是出自《太上道德經》的正義,為廣成正法,修真之根!”
頓了頓,華周又說:“君能鎮殺三才之將,該是陽神修為,到了這個地步,要轉修他法,已然不易,但我南華之道,師於自然,秉承天地宇宙,自有玄奇,君若想求仙,只待護了陛下安寧後,我自會為你請於師門,讓你入道!”
好嘛,原來根子在這,還是要吹一吹自己的宗門,順便招攬自己,讓自己出力護持皇帝?
陳淵也不意外,門閥世家之勢早已顯現,這人出身既有跟腳,又豈能不在意這些?所謂的請於師門,怕更多是要把自己招為門客、客卿之流。
華周這時才想起一事,取出了兩塊令牌,一枚潔白如玉,一枚古樸青銅,出示給盧植。
“方才匆忙,忘記與盧公看此物了。”
盧植與閔貢對視一眼,微微點頭。
他們並非沒有懷疑二人,只是不曾表現出來,但見這人能說出隱秘,拿出信物,才算是略微放心,不過依舊將天家兄弟圍在中間,不讓旁人接近。
“《南華經》固然是正統精義,但《太平經》其實也有更深來頭,”邙山君忍不住開口,犯了言辭之癮,“此書其實是于吉得了兩卷道家的《天官曆包元太平經》後,才能衍生領悟,只可惜啊,如今這道門、道教,與當初的道家,卻是不同了。”說著感慨連連,似有追憶之色。
“《天官曆包元太平經》?”陳淵注意到此名一出,在場有不少人的表情都頗不自在。
“道友既然連這個都不知曉,定然與青姑一般,都是沒有正統傳承了。”倒是青姑接過話來,“這《天官曆包元太平經》乃是孝成皇帝時期,為道家甘忠可所作,全書十二卷。不少人說,他作此書,是因當時儒門漸盛,黃老道家之說漸被朝廷摒棄,於是作書以警天子。其實此書只是借其手而生,乃上古之仙赤精子夢中所授,本意就是為了傳真道於世間,可惜為官家所斥,封禁多年,最終十二卷離散,各有傳承。”
“姑娘倒是見識不凡,知曉這等秘辛。”邙山君詫異了看了她一眼。
青姑抿嘴笑道:“哪裡,只是見得有同道如我一般,得了前人傳承,卻不曾見過真仙,不知修行之事,彷彿見得過往的自己,才有感而言。”
“多謝姑娘解惑。”陳淵行禮致謝,順勢又問:“我聽諸位所言,這世上仙道傳承眾多,該是有不少仙人,甚至還有張氏登仙,可平定此事的並非其他仙人?可有緣故?”
此言,似是又引得他人疑惑,只有邙山君深吸一口氣,神色竟嚴肅了幾分。
但青姑還是回應道:“靈仙界雖未絕地天通,仙凡皆通,但天道威嚴,仙人飛昇合道蒼天后,便與受命於天的天庭一樣,受得制約,輕易不履凡塵,除非碰到神仙殺劫那般的混亂之局,否則這人間稱尊者,便只有元神。”
“那張氏兄弟,為何不受約束?”陳淵眯起眼睛,“可是與諸位所說的黃天有關?莫非這還是個有別於蒼天的大道不成?”
“不就是如此?道友又何必明知故問呢?”邙山君嘆了口氣,搖了搖頭,“但此事卻實牽扯太多,不可多言。”
陳淵眯起眼睛,心裡轉過一個念頭——
“如果立下黃天之道,能不受制約天道制約,難保其他仙人不動心,但從這幾人的描述來看,其他仙人居然是站在朝廷一邊,鎮壓了黃天起義,總不能是為了對仗歷史的吧?這背後肯定還有緣故。”
突然,他意識到了一件事。
“我不就是個不受約束的仙人嗎?”
一念至此,他忽然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