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馮剛以往的慣有風格。
知名影評人曾華難得地寫下了第二篇影評。
“之前擔心劇透,所以只是寫了一個大概的總結,首映之後,忍不住再一次買票進電影院觀影,這一次我不是以一個影評人的身份,而是以一個普通觀眾的身份。”
“電影的一開頭,葉藍秋表現出一個職場精英女性的精明強幹,她漂亮,自信,可是這一切都在突如其來的淋巴癌診斷書擊垮了。”
“面對絕症,那樣年輕的她,突然一夜之間,發現自己的生命即將走到盡頭,這樣的打擊,我想足以讓任何一個人發生天翻地覆的改變。”
“很慶幸電影一開頭就介紹了這一切,我們試想一下,如果一開始沒有這一段的話,那麼當我們看到葉藍秋在公交車上的那一幕,會不會像大多數人一樣,拿起手機,開始對她驚喜口誅筆伐?”
“電影一開頭就用葉藍秋的絕症給他的後續的行為做了註解,讓我們一看就開始同情她,對於一個身患絕症的人,你還能怎麼去要求她?”
“公交車上,那一句,你也有老去的一天,我想或許對葉藍秋是一個很大的刺激,因為,她已經沒有老去的那一天了,她的生命即將結束。我不知道,導演或者編劇,透過這些想告訴大傢什麼?但是我想如果我是葉藍秋的話,我或許會做的比她更任性。”
“那一刻,她是委屈的,同時也是驕傲的,她的委屈,無法向所有人說明,或許也是不屑解釋吧。所以在下車之後,她會說,沒有什麼原因,就是不想讓座。”
“網路上有人說楊佳琪拍下那段影片才是罪魁禍首,但是換位思考,在不知道葉藍秋身患絕症的情況下,她的行為的確是一個很不錯的新聞素材,所以從這一點上,作為實習記者的楊佳琪,似乎並沒有做錯什麼。”
“陳若兮是一個資深記者,她總是說,力求做到客觀公正,就如同我們現實當中的許多媒體記者一樣,她們信奉眼見為實,於是,葉藍秋的新聞被她爆了出去。結果不出意料的葉藍秋火了。”
“事實上,我們思考一下,如果葉藍秋不是那麼漂亮,那麼陳若兮還會下那麼大工夫去推波助瀾嗎?我想應該是不會的。我們常說人不可貌相,可是事實上,這一點,絕大多數人都無法做到,陳若兮敏銳地發現,這個新聞能火,又何嘗不是看到了葉藍秋的美貌?”
“用一句很流行的話說,這是一個看臉的時代,正面新聞也好,負面新聞也罷,長得漂亮的,長得帥的總是更能夠被人記住,比如我們在公交車上,看到美女,或者帥哥,你會不會多看兩眼?肯定是會的,心裡會不會產生一絲絲的嫉妒?我想也是會的。”
“或許公交車上發生的那一幕,有些被放大了,可是仔細想想,為什麼是葉藍秋?我們都知道,車上坐滿了乘客,可是為什麼偏偏一定要葉藍秋讓座呢?就因為她漂亮?比車內的其他人都要獨特?”
“葉藍秋其實是有機會為自己辯解的,記者楊佳琪曾經單獨找到葉籃秋,並且拍下她向公眾道歉的影片,諷刺的是,一貫標榜自己客觀公正的陳若兮,卻並沒有給葉藍秋這個機會,反而為了追求電視節目的收視率,沒有把這段影片播出來。”
“這就是她標榜的力求客觀公正,很諷刺不是嗎?”
“楊守誠的出現,對葉藍秋來說,或許是生命的最後階段的唯一的閃光點,他讓她在生命的盡頭品嚐到了愛情的滋味,但是當楊守誠衝著她發火的時候,葉藍秋終於知道了,這一切不過是曇花一現罷了。”
“面對整個的生命,和這個人世,她其實早已經是徹底地絕望了。
社會輿論不給她道歉的機會,抓住她的過錯不放。沈流舒的太太在電話裡暴她是小三,同樣不給她爭辯的機會。網際網路和媒體,更多的網路公眾,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