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遙遠的山谷中,隱藏著一座古老的禪院。禪院四周被茂密的竹林環繞,每當微風吹過,竹葉沙沙作響,彷彿是大自然的低語。
禪院之內,一位鬚髮皆白的老禪師,被眾弟子尊稱為“止觀大師”。他雖年事已高,但雙目炯炯有神,似乎能洞察世間一切虛幻。
一日,陽光明媚,山間雲霧繚繞,如詩如畫。止觀大師站在禪院前的石階上,眺望著遠方的山巒,臉上帶著一絲微笑。
這時,一名年輕的僧人匆匆而來,手中捧著一本厚重的經書,臉上滿是疑惑。
“師父,學生近日研讀經書,發現顯教與密教之間,以及各大宗派之間,修行方法迥異,心中甚是困惑。不知該如何抉擇,還望師父指點迷津。”
年輕僧人恭敬地說道。
止觀大師輕輕一笑,轉身指向了竹林深處,說:
“你且隨我來,待為師為你解惑。”
兩人一前一後,步入竹林。
陽光透過竹葉的縫隙,灑下斑駁的光影。
腳下的泥土鬆軟,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竹香。
止觀大師的步伐穩健而有力,年輕的僧人緊隨其後,心中卻滿是忐忑。
來到竹林深處,止觀大師停下腳步,指著前方一片空地,說:
“你且坐下,閉目凝神,感受這周圍的一切。”
年輕僧人依言坐下,閉上眼睛,開始調整呼吸。
他努力讓自己的心平靜下來,去感受竹林中的每一絲微風、每一聲鳥鳴。
漸漸地,他彷彿與周圍的環境融為一體,心中湧起一股說不出的寧靜與祥和。
就在這時,止觀大師突然開口,聲音低沉而有力:
“何為顯教?何為密教?何為宗派?在止觀的眼中,這一切都是虛幻的。真正的禪宗,必須從止觀來。止,是放下,停止一切雜念,專注於內心的平靜;觀,是看破,用真心觀察世界的本質,洞察一切虛幻。當你能做到止觀時,無論是顯教還是密教,無論是哪個宗派,都將不再重要。”
年輕僧人聞言,心中豁然開朗。
他睜開眼睛,看向止觀大師,眼中充滿了敬佩與感激。他深深地鞠了一躬,說:
“師父的教誨,學生銘記在心。從今往後,學生將專注於止觀修行,不再為外物所擾。”
止觀大師微笑著點了點頭,說:
“很好。記住,修行之路漫長而艱辛,但只要你保持止觀之心,便能一步步走向真理的彼岸。”
說完,止觀大師轉身離去,留下年輕僧人在原地沉思。
陽光灑在他的身上,溫暖而明亮。他知道,自己即將踏上一條全新的修行之路。
歲月如梭,轉眼間數年過去。
那位年輕的僧人已經成為了一位名滿天下的高僧。他始終牢記止觀大師的教誨,以止觀之心修行禪宗,無論面對何種困境與挑戰,都能保持內心的平靜與堅定。
而每當有人問及他的修行秘訣時,他總是微笑著說:“真正的禪宗,必須從止觀來。止觀、禪密統統不分。當你能夠洞察世界的本質,停止一切雜念時,你便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修行之路。”
於是,止觀之境的故事在世間流傳開來,成為了一代又一代人追求真理的燈塔。